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椎间盘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而终板作为一个与椎间盘紧密相连同时也为椎间盘输送营养物质的重要结构。终板退变有可能作为椎间盘退变的前驱表现,提示着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我们认为终板在影像学上的不同类型的改变对腰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不同影响。目的:结合多个影像学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的终板退变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因下腰痛入院的3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根据MRI图像评估L4/L5节段终板退变分型、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应节段的关节突关节炎及椎旁脂肪化等级,并收集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吸烟史、身高、体重和BMI)。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BMI、吸烟史、性别、Modic改变、终板缺损、关节突关节炎、椎旁脂肪化程度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P<0.1的自变量,再将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将腰椎间盘退变等级划分为二分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纳入的349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97例,女性152例;年龄18~82岁(48.7±15.0岁);BMI为24.3±3.14Kg/m^2;终板缺损的发生率约为49.0%,其中Erosive型终板缺损最为常见,约56%;其次为Focal型终板缺损,约26%;Corner型终板缺损最少见,约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终板缺损、Modic改变和关节突关节炎与腰椎间盘退变具有相关性,椎旁脂肪化和吸烟史与腰椎间盘退变无相关性。我们进一步将获得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中。最后发现性别(OR=1.144,P=0.629)并非腰椎间盘退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OR=1.619,P=0.008)、BMI(OR=1.482,P=0.046)、Modic改变(OR=2.139,P=0.042)、关节突关节炎(OR=3.006,P=<0.001)和终板缺损(P<0.001)是腰椎间盘退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Focal型终板缺损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正常型终板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明显差异;伴有Erosive型或Corner型终板缺损的椎间盘相比于正常型终板更容易出现椎间盘退变。结论:在不同类型终板缺损中,Erosive型终板缺损最为常见,其次为Focal型终板缺损,Corner型终板缺损最少见;年龄的增长、BMI的增加、Modic改变和严重的关节突关节炎,易诱发腰椎间盘退变;相比于正常型终板,伴有Erosive型或Corner型终板缺损的腰椎间盘更容易出现严重退变,而Focal型终板缺损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正常型终板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