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和总人口占世界人口22%的发展中农业国家,粮食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不言而喻。最近20 年来,我国虽然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实现了丰年有余,但是人增地减剧烈、土地退化严重、水资源短缺明显、土地规模狭小分散、农田生产设施落后、农户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严重障碍,粮食安全压力日趋增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和短缺经济特征的传统粮食安全观念、粮食安全制度和粮食安全技术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需要实行我国粮食安全的观念、制度与技术创新,以保障粮食持续安全和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采用客观定位、定点调研、系统动态分析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陕西粮食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陕西粮食安全体系。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界定了粮食安全的概念,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阶段和不同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指出粮食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粮食生产能力与经济水平下以及不同研究者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是不相同的,其内容包括粮食数量安全,粮食经济安全,粮食生态安全,粮食质量安全,粮食市场安全。 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状况,指出目前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以下特征:人均占有量低、总产与单产增长率低、种粮效益低、粮食质量低。 在分析陕西粮食生产的资源背景,经济背景,科技背景的基础上,指出陕西粮食生产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特别是粮食的单产水平相对较低。 分析了陕西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水稻、薯类及大豆的发展状况及区域布局特点,指出陕西粮食生产主要的限制因素包括:(1)气象灾害及地理条件的缺陷限制了粮食发展;(2)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而引起粮食减产;(3)价格政策因素,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4)农民收入低下,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指出陕西粮食供需平衡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将持续存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突出。在对陕西粮食供需前景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陕西在2010 年以后,国家取消以粮代赈政策,要维持目前粮食现状困难很大。近一步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外推预测粮食单产,根据面积的变化和人口预测,计算得出,2010 年以人均粮食380kg的标准计算,将缺粮358.04 万吨;如果按照人均400kg 计算,将缺粮438.56 万吨;
其他文献
该文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出发,以高密度电法某场地岩溶探测为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正演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可以探测地下岩溶,最终的探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人类活动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我国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对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前期(pre-MCI)、轻度认知障碍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期.AD临床期病程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水资源一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财富,维系着人类的福祉,在此基础上探究水资源现代化管理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立足于本国国情,在水资源方面的创新革新上不
本文所说的土地供应问题主要是指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土地是稀缺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拥有9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完善社会
<正>土木工程建设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不平衡的发展也导致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土木工程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土木工程结构
农用地的价值由农用地的自然质量价值和无形价值构成。农用地的无形价值主要是指农用地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为社会提供粮食安全,平衡生态环境等价值。农用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
高中政治课以培养“人格与道德”双重任务为基础,内容相对理论化、抽象化、有点枯燥,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技能。语言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教师语言技能的运用直接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目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