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韩合并之后,中国出现了大量对朝鲜亡国过程、亡国原因、亡国影响进行叙述或评析的书籍与文章,本文将之统称为“朝鲜亡国著述”。这类书籍和文章是研究近代中国人对朝鲜亡国问题认知的第一手资料,也是透视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近代中国人对东亚和世界认知的窗口。本文主要对这一类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对近代中国的朝鲜亡国著述的特点进行归纳与比较分析,梳理其中呈现的多样化观点,希望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最早讨论朝鲜亡国议题的是1904年《新民从报》连载的梁启超《朝鲜亡国史略》。依据载体的不同,朝鲜亡国著述可分书藉与报刊两种形式。最早的论述朝鲜亡国主题的书籍是1911年6月出版于上海的《近世亡国史》。现存的这类书籍共有十四种,包括专论朝鲜事务的单行本三种,汇集朝鲜及其他各亡国史事的合编本七种,小说演义四种。这十四种书籍中,出版于上海的有十三种、出版于北京的一种。以媒体报道形式出现的亡国论述主要出现在1904年到1911年之间,1911年以后逐渐减少。作为“殷鉴”目的而写作的朝鲜亡国著述,“宣传性”表现得特别明显,并且都特别注重分析朝鲜亡国的原因。1915年以前的论述往往指朝鲜的内部落后因素是其亡国的根本原因,随着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和中国社会对日态度的变化,日本的强权侵略逐渐被认为是朝鲜亡国的首要原因。与此相伴的,朝鲜人的形象从天性的“亡国奴”变为“全国民气一致愤激的民族”,而对日本在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评价,则由中性转向贬斥。因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朝鲜”,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知识分子因应本国的局势而塑造出来的。从朝鲜亡国中能得到什么教训,比朝鲜亡国本身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