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的朝鲜亡国著述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韩合并之后,中国出现了大量对朝鲜亡国过程、亡国原因、亡国影响进行叙述或评析的书籍与文章,本文将之统称为“朝鲜亡国著述”。这类书籍和文章是研究近代中国人对朝鲜亡国问题认知的第一手资料,也是透视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近代中国人对东亚和世界认知的窗口。本文主要对这一类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对近代中国的朝鲜亡国著述的特点进行归纳与比较分析,梳理其中呈现的多样化观点,希望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最早讨论朝鲜亡国议题的是1904年《新民从报》连载的梁启超《朝鲜亡国史略》。依据载体的不同,朝鲜亡国著述可分书藉与报刊两种形式。最早的论述朝鲜亡国主题的书籍是1911年6月出版于上海的《近世亡国史》。现存的这类书籍共有十四种,包括专论朝鲜事务的单行本三种,汇集朝鲜及其他各亡国史事的合编本七种,小说演义四种。这十四种书籍中,出版于上海的有十三种、出版于北京的一种。以媒体报道形式出现的亡国论述主要出现在1904年到1911年之间,1911年以后逐渐减少。作为“殷鉴”目的而写作的朝鲜亡国著述,“宣传性”表现得特别明显,并且都特别注重分析朝鲜亡国的原因。1915年以前的论述往往指朝鲜的内部落后因素是其亡国的根本原因,随着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和中国社会对日态度的变化,日本的强权侵略逐渐被认为是朝鲜亡国的首要原因。与此相伴的,朝鲜人的形象从天性的“亡国奴”变为“全国民气一致愤激的民族”,而对日本在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评价,则由中性转向贬斥。因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朝鲜”,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知识分子因应本国的局势而塑造出来的。从朝鲜亡国中能得到什么教训,比朝鲜亡国本身更加重要。
其他文献
沧州境内东部沿海曾长期是古黄河入海之地,在徐福东渡这一中国最早渡海历史事件中,该地留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徐福出海之地虽有多种争议说法,但史学地理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
立宪派抓住“庶政公诸舆论”的机会,利用自己的合法的身份地位公开进行立宪运动。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就是其所领导的立宪运动的最激烈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一大的舆论背景下,作
沈从文和卡扎菲通过《边城》、《城市》的文学创作阐述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通过对《边城》和《城市》的分析,透过小说创作的表层意识揭示“反现代性”的深层意识,即:独特环境下
面对价格波动较大的生猪市场,国家决定在重点地区建设猪肉储备冷库,调节市场供需平衡。12月27日,东北首个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库在我市建成并投入使用。
介绍了基于照片资料管理的数字图像应用系统的主要环节: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并对相应的数字图像技术进行了分析.
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个人取得有关收入适用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的公告》(简称《公告》),自20
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proteineous inhibitor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PIN)是序列高度保守的多肽,含类似Ca2+-钙调蛋白穴式结构,能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抑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