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出现在部分《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上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分类总结,然后运用目的论,对二者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体现出来的不同翻译策略倾向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正是这二者翻译过程中最主要的三个参与者对译文抱有的不同目的导致了这种翻译策略的差异。
20世纪70年代以前,翻译研究开始把翻译视为文化的交流,而非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翻译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费米尔创立的目的论提出了翻译必须遵循的原则,即目的法则和连贯性法则。诺德对费米尔的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忠诚原则,即功能加文本的模式。
《中国日报》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英文日报,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英文媒体之一。《时代周刊》由亨利.鲁斯和布里顿.哈顿于1923年创办,对美国和全球新闻、科学、宗教、商业等领域的报道深入浅出。其发行量高达430万份,观点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故而本文选取二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对《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总结研究之后,发现《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从选取到翻译方法都彼此迥异:《中国日报》中出现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中,物体名称,抽象概念等中性语义的名词比例较高,且有同化翻译的迹象;而《时代周刊》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中,物体名称、抽象概念等名词的比例低于成语、网络语言、新词(表达)和名人名言的比例。本文利用目的论的中心理论“目的决定方法”,分别从在翻译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即译者,发起人和目标文本接受者的翻译目的及其对最终翻译方法的影响,得出《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二者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选取和翻译方法的迥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译者、发起人和目标文本接受者三者目的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