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快,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电影不仅仅展现的是简单的故事情节,更是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的直观途径。电影对推进各国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人民相互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艺术作品不同的是,电影无法像书籍、报纸一样陈列在案,它吸引观众的首先是片名。因此在电影的宣传期间,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已有不少,有的学者认为,应运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来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把“信”与“忠实”放在第一位,强调电影译名必须要忠实于原片名;有的学者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有的学者从互文性视角下研究英汉电影片名的翻译,还有部分学者开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下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伦理是在人类核心价值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个体在处理本体和他者的关系时做出恰当的选择。翻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语言、文化、作者、译者、原文、译文等诸多因素,其本质属性决定了它需要伦理学的指导。“翻译伦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来的,随后便引起了译界的广泛关注。安东尼?皮姆作为推动翻译伦理研究的另一位学者首次提出“文化间性”,他认为翻译伦理的重点是主体间伦理,或翻译职业伦理。之后,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语言文化差异的“异化”主张,即“存异伦理”。这期间,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也在翻译伦理方面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他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承诺伦理。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对译者形成一个‘张力网’,规范、制约、平衡着译者的活动,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系统地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文中电影片名大部分来源于奥斯卡获奖或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翻译伦理模式对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第二,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电影片名的自身特点和功能选择不同的伦理模式作为指导。第三,翻译伦理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这些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调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