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注视性质的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析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视(amblyopia)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阻碍儿童视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现今全球儿童弱视发病率约为3%—5%,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还将继续上涨。在弱视患儿中,远视性弱视(hyperopic amblyopia)又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弱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弱视主要发生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即0—3岁,是一种不伴有明显眼部器质性病变的由异常视觉体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疾病。在现有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弱视患儿的黄斑区结构出现异常,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发生改变,但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临床中发现,弱视的发生常伴有黄斑注视性质(fixation nature)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黄斑区中心凹聚集大量视锥细胞(cone cell),感应光、色觉,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掌握人眼的精细视觉,因此我们认为黄斑中心注视(foveal fixation)是获得正常视力的基础,但弱视患者的黄斑注视性质与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无相应研究。弱视并非不可治愈,但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已知视功能在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即0—12岁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尽早的干预与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术运用红外光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成像,它的非接触性等特点能使儿童更易接受,因此OCT技术现较广泛的应用于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本研究旨在通过OCT技术测量4—8岁远视性弱视患儿眼底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探讨患儿注视性质及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相关性及远视性弱视相关因素的改变。目的:通过对4-8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注视性质、眼轴长度等的检查,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注视性质与其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试验。将2018年9月至12月期间首次就诊于我院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弱视训练的患儿共计44例57眼纳入该研究。选取屈光不正性远视性弱视儿童36眼作为远视性弱视组,视力正常儿童21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利用OCT进行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测量;同时对远视性弱视组患儿行直接眼底镜检查,依据结果分为黄斑中心注视组22眼,旁中心注视组14眼,利用OCT测量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分析两组间视网膜厚度及差异。结果:黄斑旁中心注视组在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中心注视组(P<0.05);而两组间余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的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黄斑内环下方及黄斑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余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眼轴长度较正常对照组短(P<0.05)。结论:黄斑旁中心注视儿童较中心注视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较正常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轴长度较正常儿童变短。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依据其解剖位置不同,胃癌可分为食管胃交界处肿瘤
目前,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10%-15%,其中男性不孕因素约占50%。不孕症患者可以寻求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s)的治疗。但ART的成功率并非100%,人工
入水问题是一个跨介质过程,即物体穿越空气进入水的过程,涉及了多相流、湍流、波浪等复杂问题,且具有高度非定常和非线性特征,因此物体入水过程中运动机理和流场特性都十分复杂。本文针对低速倾斜入水过程中的复杂非定常特性展开了研究,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简称LES)方法计算湍流,同时利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模拟自由液面,建立了研究三维、六自由度圆柱
肝细胞癌(HCC)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HCC的早期诊断包括影像学(超声、CT和磁共振)和血清学检测等,由于影像学检测成本较高,血清学特异性肿瘤
车用柴油机排气中的颗粒物(PM)已经成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将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应用于排气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NTP发生器,以O_2为气源生成NTP并喷入排气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不同负荷生成的PM进行氧化去除。对氧化前后的PM进行采样,应用颗粒物粒径分析仪(EEPS)、热重分析仪(TGA)、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天然产物Alkaloid(-)-205B作为一种生物碱类天然产物以其复杂的结构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受到有机合成人员的关注。本论文以Alkaloid(±)-205B C-5a位异构体的全合成为研究目标,自行设计了一条独特、新颖的形式化合成研究路线。本论文全文共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对天然产物综述,并对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介绍了本文对Alkaloid(±
[目的]探讨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形态学特征对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昆医附一院就诊的颅内小动脉瘤患者202例,所有患者均在院内外行全脑血管
秦代的统一,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局面,在很多方面起到了大融合和大交流的作用,在装饰纹样方面亦显示出大一统的势态,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其蕴含的深厚文化精神,至今还
甲烷作为近年来关注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高,湿地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而微生物作为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矿化作用是湿地生态系统沉积环境甲烷释放过程的主导因素。本论文以太平洋东海岸Elkhorn Slough盐沼湿地的Yampah和Hudson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A)和硫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dsrA)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沉积环境两种功能基因丰度随深度的变化,结合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
[目的]探究4种无创血清学肝纤维化评分指标在超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中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