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视(amblyopia)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阻碍儿童视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现今全球儿童弱视发病率约为3%—5%,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还将继续上涨。在弱视患儿中,远视性弱视(hyperopic amblyopia)又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弱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弱视主要发生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即0—3岁,是一种不伴有明显眼部器质性病变的由异常视觉体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疾病。在现有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弱视患儿的黄斑区结构出现异常,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发生改变,但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临床中发现,弱视的发生常伴有黄斑注视性质(fixation nature)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黄斑区中心凹聚集大量视锥细胞(cone cell),感应光、色觉,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掌握人眼的精细视觉,因此我们认为黄斑中心注视(foveal fixation)是获得正常视力的基础,但弱视患者的黄斑注视性质与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无相应研究。弱视并非不可治愈,但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已知视功能在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即0—12岁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尽早的干预与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术运用红外光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成像,它的非接触性等特点能使儿童更易接受,因此OCT技术现较广泛的应用于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本研究旨在通过OCT技术测量4—8岁远视性弱视患儿眼底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探讨患儿注视性质及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相关性及远视性弱视相关因素的改变。目的:通过对4-8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注视性质、眼轴长度等的检查,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注视性质与其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试验。将2018年9月至12月期间首次就诊于我院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弱视训练的患儿共计44例57眼纳入该研究。选取屈光不正性远视性弱视儿童36眼作为远视性弱视组,视力正常儿童21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利用OCT进行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测量;同时对远视性弱视组患儿行直接眼底镜检查,依据结果分为黄斑中心注视组22眼,旁中心注视组14眼,利用OCT测量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分析两组间视网膜厚度及差异。结果:黄斑旁中心注视组在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中心注视组(P<0.05);而两组间余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的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黄斑内环下方及黄斑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余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眼轴长度较正常对照组短(P<0.05)。结论:黄斑旁中心注视儿童较中心注视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较正常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轴长度较正常儿童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