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下中国古典小说翻译主体间性研究——以《三国演义》两英译本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小说生动全面描绘了古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输出中华文化已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中国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古典小说,作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在对外文化输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古典小说翻译,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7世纪以来,西方翻译家对中国典籍的兴趣长盛不衰,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大批古典小说被译介到了国外。古典小说翻译欣欣向荣,相比之下,古典小说翻译研究却严重不足。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几部名著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亟需提升,且鲜有研究从翻译主体间性角度展开。  鉴于此,本文对古典小说翻译主体间性进行研究,研究译者和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间性关系。本研究从接受美学视角展开,但突破了接受美学下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传统范式,而研究接受美学下的翻译主体间性,从而避免了过分强调译者主体性,使翻译更合理地进行,以期对外文化交流中中华文化得到更好传播。同时,不同于传统翻译主体间性研究,本文界定翻译赞助人为翻译主体之一,通过研究赞助人与其他翻译主体的间性关系,拓展和深化了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通过对各翻译主体间间性关系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古典小说翻译中由于政治因素作用,赞助人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古典小说年代的久远性,文中有更多空白和不确定性,译者通过和作者的跨时空交流,采用了选词、增译等方法填补文本空白,较准确传达作者意图;最后通过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译者采用了改译和直译加注等方法,使译文读者在顺利接受译文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期待视野。
其他文献
介入系统是评价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从对话角度研究语篇的人际意义。虽然人际意义是学术语篇的重要功能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学术语篇的人际资源也有所分析,但深度不够且大多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罗瑞卿继“八大”之后又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这是罗瑞卿几经浮沉之后,再挑重担。    (一)   1975年“八一”建军节招待会后,罗瑞卿和谭政、陈再道、陈士榘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   离开工作岗位近10年了,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在福州时,罗瑞卿就向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冯征提出,希望把近10年来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