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遍认为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是全球性的低利率、货币扩张导致的。在我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一直被执行,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也是通过银行传导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在扩张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对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什么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也存在争论,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证方面的深入分析。本文将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力。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是银行的风险承担理论。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认为: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只是中介作用,不承担货币风险。但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银行业的倒闭和托管等现象,无法用传统的理论解释。而银行风险承担理论认为银行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这似乎合理解释了经济危机中银行业衰退的现象。为了验证以上观点,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了两方面问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和对称性。异质性研究,是通过数据,分析不同银行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的不同。主要是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对称性是指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的程度是否对称。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承担力的影响程度会更大。本文通过GMM 一阶差分的动态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结果表明,银行的风险承担力具有异质性特点,依赖于银行资产规模以及资本充足率,与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具有正相关关系;银行的风险承担力对货币政策的表现具有非对称性,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力的影响程度更大。根据研究结果,从银行监管者角度出发,不同货币周期中,特别应该对银行信贷标准和表外业务进行动态监管。也对银行的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和风险偏好等指标进行动态监管。制订合理的银行退出机制,防止大而不倒的现象。同时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应该对自身风险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对货币政策的预期,适当的调整经营计划合理的管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