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infant hemangioma,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普萘洛尔逐渐被用于IH临床治疗。但其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影响其进一步推广使用。近年来,关于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是Ras系统中一种抗肿瘤小分子肽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与肿瘤的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基于课题组前期关于Ras系统和血管瘤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本课题拟通过以下两部分研究初步探讨Ang1-7在IH自然病程及普萘洛尔治疗中可能的作用,为IH的临床分期和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1、临床研究:分别检测自然病程组IH患儿和普萘洛尔治疗组IH患儿在不同时间点(快速增生期及消退期)血浆Ang1-7水平,探讨血浆Ang1-7水平与IH瘤体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以体外培养小鼠来源血管瘤细胞(EOMA)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对象,探讨外源性Ang1-7对HUVEC、EOMA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普萘洛尔处理后对HUVEC、EOMA细胞表达Ang1-7水平的影响。方法:一、临床研究1、将纳入本研究婴幼儿分为IH组和非IH组,并根据是否进行普萘洛尔治疗将IH组分为自然病程组和治疗组;2、ELISA法检测各组婴幼儿血浆Ang1-7水平。二、实验研究1、HUVEC、EOMA细胞体外培养2、外源性Ang1-7(0、0.1、1、10、100)μM作用于EOMA、HUVEC细胞48小时,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3、普萘洛尔(0、25、50、100)μM分别作用EOMA、HUVEC细胞6、12、24h,然后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上清液中Ang1-7水平。结果:一、临床研究1、非IH组:(1)性别因素:不同性别组婴幼儿的血浆An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组婴幼儿血浆Ang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病程组IH患儿增生期血浆Ang1-7显著低于同年龄段非IH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然病程组IH患儿随着病程从增生期逐渐进入消退期,血浆中Ang1-7水平逐渐升高。观察16周后较观察前血浆Ang1-7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IH患儿增生期血浆Ang1-7显著低于同年龄段非IH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IH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血浆Ang1-7水平逐渐升高,在治疗4、8、16周后血浆Ang1-7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体外实验1、普萘洛尔处理后,各组培养基上清液中Ang1-7水平升高,随普萘洛尔剂量增加,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作用时间点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入外源性Ang1-7作用48h,随剂量增加,EOMA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UVEC细胞各组增殖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自然病程组IH患儿血浆Ang1-7水平与瘤体生长状况呈一定负相关性,结合前期Ras系统研究结果,提示Ang1-7可能与血管瘤自然生长和消退有关,且对其水平的连续性监测有助于临床病程分期;2、与自然病程组相似,治疗组IH患儿血浆Ang1-7水平与瘤体生长状况亦呈一定负相关性,提示Ang1-7可能与普萘洛尔治疗促进血管瘤消退作用有关,且对其水平的连续性监测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可能应用为停药参考指标;3、普萘洛尔可以体外促进EOMA、HUVEC细胞分泌Ang1-7,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4、外源性Ang1-7对EOMA细胞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