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环县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区种植不同年限的沙打旺人工草地植株及土壤为研究材料,在2003年整个生长季内,分别于返青期、分枝期、盛花期和枯黄期对一龄、三龄和五龄沙打旺植株分别进行取样,对其根部入侵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在土壤盆栽条件下,探讨了播后3~12周的根部真菌侵入过程;实验室内采用种子接种法和土壤接种法两种方法测定了根部入侵真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自沙打旺植株根部共分离到44种真菌,包括自田间植株根部分离到31种真菌,温室幼苗根部分离到37种真菌.其中14种真菌在三个年龄沙打旺植株根部均有分离,20种真菌在三个年龄土壤盆栽幼苗根部均有分离.随着沙打旺种植年限的增加,根部带菌率大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一龄、三龄和五龄沙打旺植株根部带菌率分别为70.5﹪、82.3﹪和97.8﹪,三个年龄沙打旺根部带菌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在整个生长季从返青期、分枝期、盛花期到枯黄期,根部带菌率依次分别为62.0﹪、95.3﹪、93.0﹪和83.7﹪,呈正态分布型.盆栽3周、6周和12周的根部带菌率分别为21.8﹪、44.7﹪和32.0﹪,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盆栽3周内,萌发幼苗易受土传真菌侵染,出现猝倒现象,自猝倒幼苗根部共分离到30种真菌,占整个盆栽实验所分离真菌总数的81.1﹪.种子接种法致病性测定表明:参试的25种真菌有19种显著降低了沙打旺种子萌发率(p<0.05),12种显著降低了幼苗苗长(p<0.01),22种显著降低了幼苗根长(p<0.01).以种子接种法筛选出的致病性较强的5种真菌腐皮镰孢、尖镰孢、厚垣镰孢、燕麦镰孢和粉红胶帚霉,通过土壤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发现在沙打旺幼苗根部均出现肉眼可见病斑,病情指数为17.1~50.4.但对种子发芽率、根、茎长度和干重并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