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超氧歧化酶拟酶CHH-Cu的自组装及其作为生物传感器对超氧阴离子的检测;2) 4-(巯基丁基)三甘醇的合成及其对蛋白非特异性吸附的研究;3)聚球藻悬浮细胞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检测除草剂;4)基于金纳米信号放大的聚球藻细胞生物传感器对除草剂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将三肽(CHH)通过自组装技术修饰到金电极表面,然后与金属铜离子配位,形成配合物,即Cu/CHH/Au超氧歧化酶拟酶生物传感器。将这些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接触角、XPS等表征,并测定该自组装体系修饰电极对超氧阴离子的歧化能力。在超氧阴离子浓度~9.36和65μM之间时,Cu/CHH/Au在350mV和-150mV条件下灵敏度分别为1.042x10-4AM-1和2.36×10-4AM-1。2)以二缩三乙二醇和1,4一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具有自组装功能的目标化合物4-(巯基丁基)三甘醇。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用1H NMR、GC-MS和IR等进行了确认。将目标化合物组装到电极表面,通过电化学表征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来研究化合物的自组装膜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非特异性吸附。3)培养聚球藻细胞并获得均匀的悬浮细胞体系,通过快速叶绿素荧光分析测定了聚球藻悬浮细胞在阿特拉津抑制作用下的光合作用情况。在阿特拉津作用浓度为10-5mol/L、10-6mol/L时,细胞光系统Ⅱ中QA后的电子传递基本被完全抑制,当作用浓度减至10-7mol/L时其对应的抑制作用下降,出现不完全抑制现象,而浓度减为10-10mol/L时,基本未被抑制。4)将壳聚糖和金纳米混合均匀,作为固定介质将聚球藻细胞包埋固定金电极上,借助电化学方法研究阿特拉津对叶绿素光合作用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影响情况,金纳米能够使电化学信号提高近两倍。结果表明光电流抑制一半时阿特拉津作用浓度约为5×10-8mol/L,且在阿特拉津浓度范围为1×10-6到1×10-8mol/L时,电流大小与相应的阿特拉津浓度对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