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敏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的小乡镇,后进入南京市学习工作并定居,乡村记忆和都市生活经历先后构成了鲁敏的生活板块和文学来源,与之相对应的“东坝”故事和都市人生存镜像便构成了鲁敏文学世界的两大主题。双重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作者观察乡村和都市的双重视野,使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乡村视野来观照都市,也站在都市来回望乡村,从而使这两个主题构成一种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补充的张力关系。但这种双重的观照不但未能解决作者对于生存的疑问,甚至催生了作者的挽歌情怀,她看到是无力挣扎的渺小而疲惫的都市人群像和唱着一曲挽歌正在远逝的乡村。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繁华都市中的生存困境”:主要分析并展示鲁敏笔下都市人所面临的四个困境:逃脱不了的“底层”生存噩梦、勉强维持的无爱婚姻、残酷却无法挣脱的职场牢笼,以及令人筋疲力尽的关系网络;第二章是“都市中的迷失——浮华下无依的灵魂”:这一章归纳了鲁敏都市小说中的三种人物类型:都市中大部分人的代表阶层——中产阶级、都市底层市民、都市乡村来客,他们均为生存共同挣扎于都市,却在此寻不到一丝温暖,不论中产阶级还是底层人民,他们都不仅为生计所困,甚至灵魂也无所依靠;第三章是“困境中的自我拯救与救赎漩涡”:人们面临困境的时候,便力图自我拯救,从作者笔下可总结出四种救赎方式——结婚、婚外情、同性恋、死亡,但不论哪种自我救赎,都将他们带入更深的救赎漩涡;第四章是“再也没有桃花源”:鲁敏试图在作为与都市相对的“东坝”中寻找救赎的方向,展现出浓郁的田园情结,但作者身上的都市经历和写作理性都使她深知,美好的“东坝”已经渐行渐远,它不仅无法承担救赎都市的重任,甚至难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自保。鲁敏是一位有强烈救赎意识的作家,她试图解救笔下人物于各种困境之中,却在救赎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她试图将乡村作为救赎的方向,却发现乡村同样藏污纳垢,无力抵抗现代化无坚不摧的浪潮,这一救赎路径和救赎困境的形成,无既源于作者乡村、都市兼具的阅历和视野,也源于其问题意识特别强烈的理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