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寿螺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途径了解了广东省主要水稻区福寿螺造成的影响;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结合福寿螺的生长特点和广东省气候特点和水稻分布研究了福寿螺的时空分布区和潜在风险;通过田间实验与文献资料估算了广东各地区福寿螺造成的经济损失;以Visual Basic为平台,建立了福寿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人机界面显示福寿螺的科学信息和预测某地福寿螺的风险。得出如下结论:
1.福寿螺在广东绝大部分地区稻田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约有50%的受访农民认为每年约有一半的稻田遭受到福寿螺危害,若不采取控制措施,38%的受访农民认为减产将超过一半。杀螺剂和人工拾取是农民消除福寿螺的主要方式,而采取生态方法(如稻田养鸭)或对环境副作用较小方法(如茶籽饼)较少。对于大部分农民,福寿螺通常会作为动物饲料,除此之外的利用方式较少,相当一部分福寿螺没被利用。
2.对广东省6个典型地区(汕头、韶关、肇庆、增城、茂名、湛江)三种不同生境(水田、旱地、水渠)越冬后的福寿螺种群密度研究可知,水渠、水田和旱地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福寿螺的密度达到显著性差异,水渠密度达23.38只/米2为最大,水田次之(密度为6.44只/米2),旱地最低,密度只有0.64只/米2。不同地区之间水田福寿螺密度存在一定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韶关、增城、湛江、茂名、肇庆、汕头,某些地方达到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汕头、肇庆、湛江、茂名、韶关、增城六个地区的单位面积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依次增加。
3.通过GIS技术,研究了广东省福寿螺潜在时空适宜分布区。根据温度将广东省全年划分为5种福寿螺的生境界限区,分别是“福寿螺螺和卵都能存活且螺能发育卵能孵化区”、“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区”、“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区”、“螺冬眠且不产卵区”、以及“螺和卵均不能存活区”。5种生境界限区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9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可见全省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福寿螺的威胁。在潜在分布区的基础上,结合水稻的分布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中部的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4.稻田中3只/米2的福寿螺会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影响。相对无福寿螺处理,在3只/米2的稻田处理区内水稻有效分蘖减少17.30%;有效穗数减少19.48%;千粒重减少6.83%,最终导致减产17.89%。
5.将广东省福寿螺时空适宜分布区、水稻耕作制度和水稻产量情况三因素综合考虑,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叠加,计算广东各市水稻遭受福寿螺的经济损失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普遍风险值较低,粤东沿海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粤北地区风险值较高。其中肇庆、茂名、云浮三地的潜在经济损失风险最高;珠海、中山、东莞三地潜在经济损失风险最低。同时,以韶关、肇庆、广州、汕头、茂名、湛江6市为例,预测各市福寿螺造成水稻的经济损失和防治成本。结果表明,6市福寿螺造成总损失从低至高依次是为汕头、广州、韶关、湛江、茂名、肇庆,研究结果与6市潜在经济损失风险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若经过轮作,6市福寿螺造成的水稻直接经济损失减少0.29%~18.74%,总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成本之和)减少0.0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