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至明清数百年间的易学,乃一后先相承之整体,基本在宋明理学这一宏大学术背景下演进与发展。在这个学术背景下研究元代易学巨擘吴澄的思想,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发掘其易学精髓,丰富易学思想宝库,对于正确认识元代的学术价值,管窥明清之际的学术走向,亦极有裨益。 第一部分 吴澄其人其学及研究现状 吴澄号称草庐先生,是元代最有声望的学者之一,与当时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元人有“北许南吴”之称。吴澄的易学既言象数又言义理。他的象数思想主要见于《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义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理气、心性的阐述上。人们一般认为,其学术有“和会朱陆”的特点。学界对吴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二部分 吴澄的象数思想 在吴澄看来,圣人作易是一个观象、立卦、系辞的过程,惟有以象为本、由辞测象才能回归经传本旨,故“以象为本”、“由辞测象”可看作其象数易学纲领。 易象在吴澄的易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由推考易象出发,由象而数,建立起了“一决于象”的象数易学体系。他认为,象、数作为象数易学要素,象比数更为重要。象“浑然全备”,能“裁制”天地。他把易象分为卦画之象、卦名之象、彖辞爻辞所取物象三种类型,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象——数象。取象义例是《易纂言外翼》一书的重要内容,吴澄对此进行了系统解说,将卦爻辞中所涉及到的“象”分为九大类:“取于天者”、“取于地者”、“取于人者”、“取于动物者”、“取于植物者”、“取于服物者”、“取于食物者”、“取于用物者”、“取于彩色、方位、时日、名数者”。 在取象方法上,吴澄沿袭了汉儒取象法探讨取象。本文着重探讨了吴澄的互体、卦变、卦主诸说。互体说:《易纂言外翼》一书关于互体的内容已散佚,本文根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一书中所引吴澄之先天互体圆图,来窥视其互体思想。吴澄在汉儒运用互体取象的基础上,结合倒体(反体)、爻变、半象、积体等形式,从多个角度言说互体。在其互体先天圆图中,他运用“隔八缩四”的方法,把六十四卦最终互成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揭示了从伏羲之易到文王之易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