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全球化步伐加快的同时,世界范围内文化思潮的碰撞也空前激烈,这当然影响到了当代中国影像媒介的传播。经过几年的积累,中国影像媒介的传播在2006年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乱象”。一时间,电视“选秀”热、电视连续剧的“红色经典”改编热、网络上的恶搞风潮以及电影工业商业化的评说等等一起爆发,争议声不断。这其中,批评声音高过支持的声音,有人简单地斥之以“低俗化”进行批判。本文认为,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联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笔者以全球化的视野,把当代中国影像媒介的传播与世界文化范围内的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希冀以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关注时代,关注当代中国影像媒介传播中的“乱象”,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笔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后现代”谱系特征的梳理为理论架构,以2006年中国影像媒介传播现象中突出的四个个案为样本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所谓“乱象”,其实正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影像媒介传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点。主张差异多元是后现代题中应有之义,关于中国影像媒介传播现象的讨论也应该有多种视角和声音。本文认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中国影像媒介传播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后现代特征,无论是对于当前中国的影像艺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论文第一部分是引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论文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章对中国影像媒介等概念做简单界定后,对中国的后现代景观和后现代媒介背景做描述,为论文的进一步展开做铺垫。第二章是对纷纭芜杂的后现代理论做梳理。从后现代在西方的起源,到进一步发展,详细分析了后现代思潮产生的背景及时代特征,以及后现代进入中国后对中国理论界和文艺创作的初步影响。然后,展开了对后现代性、后现代特征的分析,选取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做详细阐释。接下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选取了国内专家学者对后现代思潮价值的截然不同的解读,得出后现代主义强调差异的多元思维对人类的发展是有益的结论。第三章则是选取了当代中国影像媒介传播现象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样本,结合后现代理论的常用手法和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利奥塔的“消解宏大叙事”、杰姆逊的“拼贴”手法到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从“解构、延异、撒播、元叙事、拼贴、物、消费”等后现代主义的几个常用概念,用它们作文本分析的工具,对电影《疯狂的石头》、《大话西游》、“红色经典”改编潮、网络恶搞风以及电视栏目《购物街》、《全民大闷锅》进行解构,详细分析这些当代中国影视(包括网络)传播现象从思想内容、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后现代特征。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也是本文的第四章。综合上边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影像传播所表现出来的后现代特征,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面对的选择,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有破坏,也有建设,我们须以积极的文化态度辩证对待此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