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变更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机制和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呈波动中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少学者认为,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已超出了合理范围,达到临界警戒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他们各自考察问题的视角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对城乡经济发展政策的评价也不同。这将直接影响未来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从而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和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由于安徽省是“大包干”的发源地,也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最早试点省份之一,属于典型的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样本代表性,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非常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序幕的拉开,选择安徽省这样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不发达农业省份为实例,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角度,考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具有很好的样本代表性及现实性,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论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安徽省为实例,借助计量经济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上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当前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在方法和理论支撑上,以二元经济理论、库兹列茨倒“U”理论、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个人收入差距理论为依托,力图多角度剖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因素及体制因素。 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论如下: 首先,全面回顾和比较分析中国及安徽省1978-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分析其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法测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