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1~3个月,由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的蒸发过强型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EDE)患者经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后,患者自身感受、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视觉质量的变化,研究应用IPL治疗白内障术后MG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门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1~3个月复查的EDE患者39例(71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被检者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下述检查: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下评估睑缘及睑板腺开口状态并进行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test,FL)后评估Marx线位置,泪液分泌测定试验(Schirmer I Test,SIT);使用K5M眼表综合分析仪记录每位被检者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Non Invasive Break Up Time,NIBUT)、结膜充血程度评分,红外睑板腺照相观察睑板腺形态,了解睑板腺缺失的情况并评分;使用角膜/屈光分析仪(OPD-Scan III)测量角膜表层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和角膜表层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使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 TM II)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MTF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预估视力(Predicted Visual Acuity,PVA),以及平均散射指数(Mean OSI);进行手工睑板腺按压评估睑酯分泌状态,进行睑酯性状评分。应用IPL进行睑板腺治疗,治疗包括上下睑及眼周皮肤,治疗2周/次,共4次。最后1次治疗后2周再次测量并收集上述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数据的变化,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自觉主观症状减轻;被检者中有不同程度睑缘肥厚、睑板腺开口阻塞等情况,在治疗后好转,但睑缘形态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结构;睑板腺开口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分泌状态评分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U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适症状减轻,自身感受好转。但Marx线评分及SIT基本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和分级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一次BUT、平均BUT明显提高,结膜充血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IR及S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I显著降低,MTF cut off、SR、PVA均有所提高,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眼内散射减少,客观视觉质量提高,预估视力明显提高。而Mean OSI虽有减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反应不良而退出实验。结论:IPL在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EDE上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所致的EDE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视觉质量,提高睑酯的质和量,治疗过程安全、快捷、无副作用,可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