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R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并分析R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抗感染经验性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耐药菌的形成,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RICU2008年~2011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按CLSI标准进行药敏试验、ESBLs检测及MRSA检测,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同时收集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其他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2008年~2011年RICU共分离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1072株,每年分离的前3位感染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2.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3.非发酵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4.本调查发现2.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2010年),但尚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菌株;5.大肠杆菌连续4年ESBLs检出率为100%,四年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达95.5%,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较高(>89.6%);6.本调查显示RICU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位于第3位;7.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23.00,95%CI﹦19.99-25.01)、机械通气(OR﹦4.46,95%CI﹦3.58-6.34)、联合应用抗菌药物(OR﹦7.01,95%CI﹦6.53-9.1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连续4年R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ESBLs和MRSA检出率较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3.本调查显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我院R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