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用线造型的艺术,表达自然中的任何物象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描摹出对象的轮廓线。由于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人们一直秉承着“天人合一”、“中庸”等哲学思辩的观念,从而引领我国绘画的造型向着“似与不似之间”,不以刻画事物逼真为能事的方向前行,那么归乎到最后呈现在画面上的“线条”,就不再是简单的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了,它已经是从自然中的“面”提炼出来的,抽象概括了的“线”。而中国绘画最后的目标是要达到“气韵生动”,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抒发作者的个人情怀,而为达到这一切,画家们一方面通过“似与不似”而再现了形体本质的“形”进行表达;另一方面,他们将更多的思想感情倾注在了“线条”本身,使其自身就已经具有了独立美感,成为了有意味的、能言情缘志的“线”。中国画线条的发展一直讲究的是以形写意、借物传情,唐以前所用之线总是游荡于“高古游丝描”的范围之内,即使是这样,也依然是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而表达了主观情怀。到了吴道子以后,绘画中的线条融入书法之法,开始有了线的压力变化和方圆曲折,讲究“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笔不周意周”,极大地丰富了线型语言,增强了线的表现力。在后来的李公鳞、梁楷、任伯年的努力下,线条的表现力在不断地变化发展,那么到了当代,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一定要立足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像齐白石、黄胄、刘汉等一批具有民族气节又不固步自封的国画大师,他们都在各自的绘画领域发展和增强了线条的表现力。本文在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画的线产生的历史原因及中西方不同的哲学理论源流的基础之上,分析说明了它自身的特点。接着又进一步通过举例和展示图片介绍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最后再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具体地谈“线”在中国人物画创作当中的应用。通过以上的这种分析对比、举例说明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对这种中国绘画精髓的“线”有比较清晰地认识,传统中国画的线条语言还深蕴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绘画观念的变革,线条语言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那么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必能给绘画创作者以深刻的启迪。中国画要讲创新,就离不开线的创新。对于这种传统的造型方法,我们要持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发展的态度,不断地融入我们新时代的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发展它。在当下各种绘画流派纷呈的情况下,人们一度妄图用西方绘画的理念和造型语言完全革新中国画,由此而漠视了我们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再次重申“线条”这种传统的中国画造型语言,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