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作家与中国及中国文学有着最为紧密联系的其中一人。在芥川创作的与中国相关的一些作品中,出现了中国女性形象。但是,这些作品反映的中国女性形象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以大正十年(1921年)的中国旅行作为分水岭,前后的中国女性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芥川旅行前后中国女性形象的差异为焦点,在详细考察中国旅行前后的四部作品的基础上,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中中国女性形象的特征及其变化轨迹进行分析,最后明确芥川对中国认识的变化。本论文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序章介绍了研究动机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一章介绍芥川龙之介的生活经历。此外,还将考察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的关系。在第二章中,对《杜子春》这部作品进行考察。首先介绍作品的梗概和创作背景。然后,在以唐代传奇《杜子春传》为题材的童话《杜子春》中,分析芥川尝试了怎样的独创性,结合芥川龙之介的特殊人生经历,通过与《杜子春传》的比较来考察《杜子春》中出现的母亲形象。然后分析中国女性形象的特征和来中国旅行之前芥川对中国的认识关系,最后分析其受到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浪漫中国观的影响。在第三章中,对《南京的基督》这部作品进行考察。首先介绍作品的梗概和创作背景。另外,以文本为中心,通过原文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南京的基督》中的宋金花这一“妓女”女性形象的人物特征。最后从金花论述芥川对近代中国的认识。在第四章中,对《奇怪的再会》这部作品进行考察。首先介绍作品的梗概和创作背景。然后从阿莲的动作行为着手,对阿莲从在中国到去日本,到最后发疯的经过进行分析,以此来考察阿莲这个中国女性的特征。最后分析当时的中国在日本的表象,以此来说明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最后论述芥川对中国的认识。在第五章中,考察了《湖南之扇》这部作品。首先介绍作品的梗概和创作背景。然后通过对“我”见到到中国女性时的心理活动、玉兰和含芳参与革命运动行为等进行分析,考察《湖南之扇》中的玉兰和含芳的好强革命女性形象。最后论述芥川来中国旅行后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在第六章中,以第二章到第五章对四部作品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四部作品中中国女性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四部作品的女性形象特征。通过分析共同点,中国旅行前执笔的中国题材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然而,芥川龙之介在经过大正十年的中国体验后,在中国旅行之前的作品中看到的浪漫的中国女性形象逐渐从作品中消逝,刻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逐渐显现,例如在中国旅行后,芥川笔下的以战争时代为背景的《湖南之扇》这样的作品就显露出明显的变化。最后从分析这四部作品中描绘的中国女性形象及其变化的轨迹,明确芥川对中国认识的明显变化。最后一章,先对本论文的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叙述今后的研究课题。最后一部分是参考文献和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