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胎防病”,即从择偶、受胎、养胎,直至胎儿出生之前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证子代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素养上都处于健康状态,减少疾患的发生。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明,胎儿宫内发育不良是子代体质和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养胎在遗传、优生中的地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挖掘整理现存民国以前历代中医典籍,尤其是中医妇科、儿科典籍中涉及养胎防病的内容,并适当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旨在前移目前中医养生学的研究重点,细化“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1.文献综述本节主要从古代及近现代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医养胎防病的概况,通过对其源流脉络和发展现状的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不仅为本论文提供了可靠的背景资料,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中医对胎病的认识本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综前人所述和借鉴WHO对健康定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胎病的概念范畴;第二部分将胎病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为热毒类、虚怯类、惊风类、出生缺陷类四种,并用表格的形式将历代文献中记载的胎病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尽可能地原貌呈现。最后简要探讨了胎病的防治问题。3.中医养胎防病的理论基础本节将养胎防病的理论基础概括凝炼为四个方面,即外象内感、慎始正本、宁静周全、协调平衡,并分别从婚育年龄、婚配对象、受孕时机、协调阴阳、平衡气血、安和五脏等方面深入展开,予以论述。4.中医养胎防病的基本方法本节把养胎防病的方法总结归纳为八个方面:逐月养胎法,怡情志、修心性,调饮食、知宜忌,慎起居、适劳逸,寡淫欲、忌房劳,有故无殒、审慎针药,戒烟酒,堕劣胎,并分别探讨其与胎病的关系。5.结论从先秦到清代,历代医家对中医养胎防病的理论与方法代有论述和发挥,虽然形式不一,但系统丰富,独树一帜。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难免良莠不齐,但瑕不掩瑜。在研究中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有选择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医养胎的普及、食物和药物对母子的有利方面、妊娠禁忌药物在流产中应用、胎弱和胎肥等应当是未来研究探索的主要内容与方向。现代医学的遗传学、成人疾病胎源说将为中医药改善子代体质、预防成人慢性疾病提供研究的支撑点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