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晋局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的货币制度沿袭明代遗规,在其统治中国的二百余年间,采用的是不完整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银和铜都作为货币材料,同时流通,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法定价值联系。与白银相比,清政府更重视制钱的铸造和流通,民间日常交易也多用制钱,官方对制钱的管理非常严格,是国家货币政策的集中体现。山西临近京师,清初顺治朝就在山西设立太原、阳和、大同三个钱局,目的在于铸发兵饷,稳固边关。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后撤局,前后历经二百余年。由于宝晋局前身是设于顺治二年(1645)的太原府局,可以说宝晋局的铸钱历史贯穿了几乎整个清王朝。宝晋局所用铜斤基本都是洋铜,铜质精良,铸造大钱仅有当十,且山西境内私铸较少,这为当时山西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因亏折严重,改铸铁钱。同时宝泉局在山西平定州设立分局,铸铁钱解京,并在山西境内行用,造成了严重的货币危害,故两局均开铸不足一年即停铸。宝晋局鼓铸在咸丰末年已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洋元、银元、铜元、钱票等其他带有近代性质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同治、光绪虽力图恢复制钱铸造,但无法改变制钱制度濒临瓦解的命运。然而山西的制钱在清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全国其他省份铸造、通行机制币的时候,唯独山西未铸造也未使用机制币,直到1918年阎锡山铸造山西铜元,山西成为了全国使用制钱的最后一个省份。民国初年,邻近省份的禁用制钱大量涌入山西,成为山西近代货币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清初山西三个钱局的概况,之后以宝晋局的铸造过程为线索,对宝晋局在雍正更名之后直到咸丰币制混乱之前各朝的铸造情况进行梳理。第二章对宝晋局生产所需币材的来源及办运情况进行介绍。第三章将咸丰直至清末作为一个时期,咸丰朝是清代钱法大变革时期,突出宝晋局在此时期的特点,体现通宝币制在此时向近代化转变的历史过程。第四章主要围绕宝晋局局务管理进行介绍,包括人员组成、生产流程等,分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弊端,生产过程的顺畅与否决定了宝晋局的兴衰命运,以及始终困扰清代的私铸、私销问题。通过宝晋局生产逐渐难以为继的情况,分析其所处的历史时期,近代货币已经动摇了制钱在货币中的重要地位,宝晋局作为封建币制中的一部分最终消失。第五章主要结合宝晋局的整个历史轨迹,分析清代山西制钱与其他省份相比的突出特点及其所反映出的山西近代化的问题。
其他文献
成煤过程中伴随有大量天然气的生成,并在有利条件下能聚集成气藏(田)。本文从煤成气观点出发,对有关沁水盆地否定评价提出了异议,讨论了该盆地天然气生成及气藏形成条件的基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期间有多位诸侯先后称雄一时,历史上有“春秋五霸”之说。但“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个人,一直众说纷纭。现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春秋时期能称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其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偏低,而且从我国国民收入分
随着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资本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将会越来越明显。商业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而且促进了全球性企业—跨国公司的迅速成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FDI的流入、流出总量持续增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