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厚油层精细挖潜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后厚油层层内非均质性突出、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综合含水较高的开发现状,开展了水驱厚油层精细挖潜技术研究。建立了储层岩石破裂数学模型,完成了裂缝形成及分布规律的模拟研究,有效地指导水驱油田开发调整,为油层进一步精细挖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精细地质研究,确定了河道砂体内部四级界面的物性特征和基本分布模式,使描述对象由原来的单一河道沉积单元深化到层内结构单元。搞清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平面剩余油存在于注采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高度分散;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油层内部,且主要分布在有效厚度大于2m厚油层。认清了喇嘛甸油田无效循环的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在平面上无效循环主要位于长期高强度注采的区域,重点是主体河道砂内部和注采完善的高渗透条带状砂体;在纵向上,无效循环主要位于厚油层的底部,一般占全层厚度三分之一左右。  结合精细地质成果,确定了水驱厚油层精细挖潜发展方向,即以“向层内要油、层内控水”为攻关重点,以“充分利用和保护结构界面”为基础的水驱厚油层剩余油挖潜总体思路,研究完善采油工艺精细挖潜配套技术。通过攻关,创新研究了可利用层内结构界面的长胶筒细分封堵配套工艺,使注采井细分由层间发展到层内,为无效循环的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完善了可保护层内结构界面的水力割缝补孔技术,利用补孔完善了单砂体注采关系,实现剩余油有效挖潜;创新研究了以大缝长比压裂、长胶筒定位压裂为代表的精细压裂技术,提高了压裂措施效果,进一步探索了特高含水期高效压裂工艺的新途径。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配套技术在应用中取得明显的效果,为实现有效挖潜、提高特高含水期水驱采收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以微痕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泥河湾盆地虎头梁遗址的石制品功能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进而结合其有限的出土信息对遗址内相关地点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北方晚更新
本研究在贵州都匀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杷榔剖面高台组灰色页岩所夹瘤状灰岩中,发现了2个舌形贝腕足动物新种Botsfordia qianensis sp.nov.和Palaeobolusbalangensis sp.nov.,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为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边界,班公湖-怒江构造成矿带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西藏第三大斑岩型矿床成矿带。本论文将研究西藏白垩纪班公湖-怒江构造成矿带中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重要的铅、锌、银生产基地。区内许多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与成矿域内的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对比,具有
致密岩石(如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可广泛发育构造裂缝,这类致密岩石的构造裂缝数值建模是构造裂缝地震解释、地震反演和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致密岩石的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和
本文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适应性角度出发,选取粤北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翁源县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调查典型农业区域土壤肥力质量与重金属分布状况,对翁源县产业总体布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以著名的江西德兴铜厂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和大吉山钨矿床作为研究对象,研究F、Cl与W、Cu成矿的关系.主要的认识如下:(1)F在花岗质岩浆中,可以降低岩浆的粘度、密度、固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