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发病率逐年增高,DTC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tic,DM)是甲状腺癌主要致死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DTC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31I治疗是DTC远处转移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针对双肺弥漫性转移患者。本研究通过131I治疗疗效观察、影响因素探讨及患者预后分析,为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通过对1026例DTC患者(含115例DTC合并远处转移)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DTC远处转移的临床特征;二、回顾性分析98例DTC合并远处转移且转移灶摄取131I患者接受多次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评价DTC远处转移的131I治疗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三、收集115例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长时间随诊结果,分析各个因素影响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筛选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资料和方法一、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8.8-2016.12月接受131I治疗的DTC术后患者。排除标准:临床及病理资料不全患者。最终入选研究对象1026例(其中115例伴DM)。收集1026例患者的性别、确诊患病年龄、病理学类型、确诊时T分期(肿瘤大小及外侵情况)、淋巴结转移(N0,N1a,N1b)情况等。分为合并远处转移组及未见远处转移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6年6月DTC远处转移患者于我科行多次131I治疗的98例DTC术后伴DM患者,收集患者131I治疗资料,通过相应的疗效评价指标观察治疗效果,以CR及PR为131I治疗有效。疗程间评估为CR及PD患者不再继续治疗,并对比第1-3次治疗间的治愈率,探讨131I多次治疗必要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远处转移灶疗效的因素。三、长期随诊115例DTC伴远处转移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对比患者年龄(≥45岁及<45岁)、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灶部位(单纯肺、肺+其它部位)、转移灶大小(≥1cm及<1cm)、转移灶是否摄取131I的无进展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找出疾病进展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勾画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及DTC未见远处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1)1026例患者,男311例,女715例,年龄11-89(41.6±14.2)岁。其中伴远处转移1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93例,甲状腺滤泡癌22例;男36例,女79例,年龄18-86(51.7±18.5)岁;≥45岁69例,<45岁46例。未发现远处转移911例,男275例,女636例,年龄11-89(39.1±15.3)岁。(2)DTC远处转移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51.7±18.5)岁,未见远处转移患者年龄(39.1±15.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5)。确诊时T3/T4分期与T1-2期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5,P<0.001);淋巴结转移N1b与N0/N1a组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0,P=0.003)。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131I多次治疗疗效观察及影响131I治疗疗效因素分析(1)98例远处转移均得到2次及2次以上131I治疗,治愈21例,好转58例,总体有效率80.61%(79/98),无效19例。最小累积剂量9.25 GBq,最大累积剂量49.95 GBq,平均剂量23.13 GBq;患者最少治疗2次,最多治疗8次。统计第1-3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7.14%(7/98)、16.33%(16/98)和19.39%(1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P=0.039)。(2)对9个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远处转移疗效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的分析结果如下:131I治疗DTC远处转移有效组平均年龄(41.8±16.9)岁,无效组年龄(59.3±19.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2,P=0.002);131I治疗DTC远处转移有效组及无效组血清Tg水平分别为(62.26±17.61)和(138.03±30.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6,P<0.01)。通过χ2检验提示转移灶大小、转移灶部位、病理学类型及首次淸甲治疗Rx-WBS显像远处转移灶是否显影在131I治疗有效及无效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1,0.028,0.004)。(3)影响131I治疗疗效多因素回归分析:将6个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远处转移疗效因素引入,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疗效受清甲治疗后Rx-WBS显像远处转移灶是否显影、转移部位、确诊时Tg水平、转移灶大小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159+2.756×清甲时转移灶显影+3.263×转移灶部位(单存肺转移)-2.291×Tg水平-2.721×转移灶大小-1.934×患者年龄。三、长期随诊DTC远处转移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析影响DTC远处转移灶进展的因素(1)发现DTC远处转移灶开始,转移灶进展结束,平均随访时间4.5±3.8年(中位随访时间3.5年)。随访期间疾病进展37例(29.56%,37/115)。(2)患者年龄(≥45岁及<45岁)、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灶部位(单纯肺、其它)、转移灶大小(≥1cm及<1cm)、转移灶是否摄取131I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年龄、转移灶部位、转移灶大小及转移是否摄取131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1,0.031,0.001)。(3)将患者年龄、转移灶部位、转移灶大小及转移灶是否摄取131I等4个可能影响DTC远处转移灶进展的因素引入,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转移灶部位(RR=0.280,95%CI 0.119-0.659,P=0.004)及131I摄取情况(RR=2.189,95%CI 1.048-4.571,P=0.037)与DTC患者远处转移的疾病进展有关。结论1.DTC远处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1.2%,其好发部位以肺、骨为多见,年龄较大(>45岁),肿瘤分期为T3/T4期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应警惕远处转移可能。Rx-WBS/SPECT-CT是发现远处转移的有效方法。2.131I是治疗DTC远处转移灶的有效方法。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多次131I治疗才能获得治愈或好转。清甲治疗后Rx-WBS或SPECT-CT显像远处转移灶是否显影、转移灶大小、患者年龄、转移部位及Tg水平是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3.DTC远处转移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达到疾病无进展生存。转移灶部位及转移灶是否摄取131I是影响DTC伴远处转移患者疾病进展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