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离不开植物与水文相互关系的探讨。湖南津市毛里湖是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背景下,探索其覆被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湖南津市毛里湖牌楼岗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现状植被基础上规划建立不同的小流域植被恢复情景;选取能在中小尺度流域有较高适应性且能切实反应植被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效应影响的SWAT生态水文模型作为本论文研究工具,在ArcGIS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构建牌楼岗溪小流域的模型数据库;基于1980~2010年流域日均气象数据,运用SWAT模型模拟牌楼岗小流域现状植被格局及不同植被恢复情景下一年的生态水文过程;通过定量计算并分析各个植被情景下的水文要素响应情况,从生态水文学与植被恢复学的角度阐析土地利用及植被格局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与调控机制;并对各植被恢复情景的生态水文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旨在为毛里湖牌楼岗植被恢复选择生态水文效应较优的恢复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对研究区不同植被恢复情景与现状(情景1)植被情景水文水质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年蒸散发增加量和地表径流深、产沙量、总氮、总磷负荷量的消减作用均以情景5(全为林地)最为显著,其次为情景3,第三为情景2,情景4(全为耕地)则起到相反的作用。情景5林地面积增加了 984.57hm2,蒸散发量增加了15.33mm,地表径流深减少了 34.74mm,产沙量减少了 2.69t/hm2,总氮和总磷负荷分别减少了 4.13kg/hm2和0.51kg/hm2;情景4耕地面积增加318.63hm2,蒸散发量减少了 7.97mm,地表径流深增加了 3.76mm,产沙量增加了 0.42t/hm2,总氮和总磷负荷分别增加了 0.62kg/hm2和0.lkg/hm2。结果表明,对流域采取退耕还林、建立植被缓冲带、增设人工湿地等植被恢复措施可增加流域蒸散发并对泥沙量、氮磷污染物的减少都有积极作用;相反增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流域环境破坏加剧,生态水文效益降低。通过对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情景水文效应的显著性检验并用新复极差法(Duncan)分析结果显示,植被格局的变动对流域蒸散发量、产水量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均表现为不显著。情景5相对于现状对减少地表径流、产沙量、总氮和总磷负荷量表现为极显著;情景3对现状情景减少地表径流表现为显著,泥沙量和氮磷污染物消减表现为极显著;情景2相对于现状对减少地表径流量、泥沙量和氮磷污染物消减均表现为显著;较差的为情景4,均为不显著。生态水文效应的显著性差异情景2、3、5都优于现状(情景1),且情景5显著性最强,其次为情景3和情景2,情景4则无显著性。从不同植被恢复情景下各水文要素生态水文过程分析和各情景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水效应比较,检验不同植被恢复情景水文效应的显著性差异,最后均得出一致结论:各植被恢复情景中,生态水文效应较优的恢复方案为情景5,其次为情景3,第三为情景2,较差的为情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