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5、2007年在呼和浩特市园艺科技试验中心进行,研究燕麦与不同作物间、混作群体的光照强度、地温、土壤含水量与养分的变化,及其对燕麦间、混作群体的形态、产量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青贮玉米、高丹草、大豆、谷子、豌豆、苜蓿、无芒雀麦基部与中部透光率间作群体均高于单作群体,马铃薯基部与中部透光率间作群体均低于单作群体。在5~30cm土层,燕麦与不同作物间作与单作群体的地温由浅至深均逐渐递减,其中5~15㎝土层地温下降较大,20~30㎝土层温度差异较小。间作与单作群体在不同土层温度均表现为:间作>单作,但豌豆、无芒雀麦、燕麦群体的不同土层温度表现为:单作>间作。收获期,燕麦与谷子间作群体、燕麦与豌豆间作群体、燕麦与苜蓿混作群体和燕麦与无芒雀麦混作群体较单作群体株高分别提高18.3%、75.0%、43.0%、41.2%,茎粗分别提高53.1%、26.7%、9.0%、59.4%,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33.3%、4.0%、21.9%、13.1%。燕麦与不同作物间混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均大于单作群体,其中以燕麦与豌豆间作群体的单产最高,且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28.8%和27.8%。燕麦与大豆间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24.2%、16.4%,燕麦与苜蓿混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17.9%、16.9%,燕麦与高丹草间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15.9%、15.0%,燕麦与谷子间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14.8%、13.9%,燕麦与马铃薯间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9.9%、9.0%,燕麦与无芒雀麦混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9.5%和8.7%,燕麦与青贮玉米间作群体鲜、干草单产分别较单作群体提高3.7%和2.3%。燕麦间混作与单作群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均大于单作群体,分别比单作群体提高9.3%~37.4%、1.0%~60.2%、3.4%~56.5%。燕麦与不同作物间、混作的籽粒产量均高于单作群体,燕麦与豌豆间作群体、燕麦与谷子间作群体和燕麦与大豆间作群体与单作燕麦籽粒产量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余未与单作群体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燕麦与豌豆间作群体籽粒产量最高,比单作群体产量提高16.1%;其次为燕麦与谷子间作群体、燕麦与大豆间作群体、燕麦与高丹草间作群体、燕麦与青贮玉米间作群体、燕麦与马铃薯间作群体、燕麦与无芒雀麦混作群体和燕麦与苜蓿混作群体,分别比单作群体产量提高14.9%、12.9%、12.2%、11.1%、10.9%、9.3%和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