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使用“素质教育”一词,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12年。在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这是令人感到可喜的。然而,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却看到有偿家教呈公开、半公开的态势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着,面对这一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社会现象,本文特对此做一些理性思考,尝试寻根溯源,力争寻求到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深层理解。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偿家教”这一社会现象作一理性思考: 首先,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选取几个熟悉的镜头,以此引发出有偿家教这一社会现象,并且提出质疑,为论文的展开做一些铺垫。 其次,以有偿家教的历史渊源——私学作为切入点,由此引出古代私学的有关内容(如私学的兴起、典例及其特点等),与今天的有偿家教的异同点,以及国内外对有偿家教的不同态度与做法,从古今中外各个不同的时空维度对此问题做了一个扫描。 再次,主要围绕几个不同层面展开论述,即从道德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含教育公平、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等层面对有偿家教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以期得到一种明晰的思路,借以澄清社会上对教师群体的不良看法,同时对如何加强有偿家教问题的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此外,还就有偿家教对教育公平的推进工作是否有影响,有偿家教是否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有偿家教是否有违法行为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证。 最后,就有偿家教问题作一思考并提出对策,这既是本研究的成果部分,同时也是为论文后续工作做铺垫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既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一些质疑、困惑,放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主要是为了:一是要引起读者的关注,最好能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二是要还原有偿家教的本来面目,它是否有助于当代教育理念的推进、落实;三是要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