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剑运动员需要良好的技能动作协调性基础。作为动作协调性重要理论之一的协调动力理论的重点是非线性动力学观点,此观点认为人体的运动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不可逆的耗散结构系统,该系统的特性是非线性的,对某种特定的协调动作变量值稳定的线性增加所产生的一种突然的另一种协调动作变量值反应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在国内协调动力理论的非线性动力学观点作为一种理论假设至今为止依然停留在理论探讨水平,本实验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验证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存在,并且研究重剑运动员在基于此观点的协调模式上的差异性。通过本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非线性动力观的理论假设提供实证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训练和实际运用动作协调性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研究的被试为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8名重剑运动员。本实验研究采用两个2×3被试内实验设计,第一个2×3被试内实验设计为:2运动员水平,即高水平与低水平;3种情景,即固定靶情景,刺移动靶情景和比赛情景;第二个2×3被试内实验设计为:2运动员水平,即高水平与低水平;3种速度,即比平时训练速度更慢的速度(慢速平均值为1.15m/s),平时训练的速度(中速平均值为0.88m/s),尽可能快的速度(快速平均值为0.70m/s)。通过摄录每位运动员固定靶情境和移动靶情景下三种速度以及比赛情景下“弓步刺”动作,然后通过运动学图像分析研究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及结论:(1)不同速度要求下,重剑运动员均能以最小行为可变性为特征的稳定状态和最适宜的能效状态来再现“弓步刺”动作协调模式。(2)不同速度要求下,重剑运动员P2肘、膝关节同相位运动期相对时间这个标识稳定“弓步刺”动作协调模式的固有特征相对时间随着控制变量运动速度的线性增加产生了非线性的变化,这些发现结果与Kelso等人做的手指运动任务实验,以及Shapiro等人做的个体步态协调模式转变的非线性行为经典实验例证都极为相似。故证明了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3)重剑运动员在某种情景具有一定的条件特征时,就会出此现肢体运动的特定协调模式的自组织,即重剑运动员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稳定的“弓步刺”动作协调模式。(4)不同情境下,重剑运动员P2肘、膝关节同相位运动期相对时间这个标识稳定“弓步刺”动作协调模式的固有特征相对时间随着控制变量环境复杂性(身心耗能)的线性增加产生了非线性的变化。故证明了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可能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5)低水平重剑运动员与高水平重剑运动运员在平时训练时的“弓步刺”动作协调模式相似;在比赛情景时,高水平重剑运动员的“弓步刺”动作协调性要显著好于低水平重剑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