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代短篇小说的现代性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hiz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虽是一位田园的歌颂者,但又无奈地认清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终将被取代的必然性。身处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哈代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现代社会造成的道德沦丧和价值失范,感受到了现代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精神苦闷。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法和现代性理论,阐述哈代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给其短篇小说创作所带来的阶级和社会转型烙印,重在揭示处于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的哈代短篇小说在主题内容和叙事方式上的现代性表征。
  论文正文部分除绪论和结语外,总共分为三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哈代小说体现的现代性以及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同时,梳理了哈代短篇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哈代的短篇小说由于处在“次要小说”的位置,向来不受重视。近年来,学术界才逐渐将目光放在了短篇小说的研究上。在国内外,哈代长篇小说现代性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厚,但是短篇小说的现代性并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第一章分析哈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不论是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经济政治的变化,还是文学自身的现代转型,都对哈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更是促成了他对于“讲故事”的偏爱。将哈代短篇小说置于文学史视野中考察,不难发现他不仅仅继承、创新了“故事集”这一文学样式,塑造出一批现实主义群像,还凭借高超的技艺深入刻画了女性心理,对后世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启示作用。
  第二章探讨哈代短篇小说现代性的主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的亲情被利益玷污、人们在等待中寻求希望以及在自我想象中实现精神满足,来揭示现代人的道德沦丧和精神创伤,同时通过对女性双重矛盾性格的探析来审视女性的悲剧命运。
  第三章考察哈代短篇小说的现代性叙事艺术。哈代在小说叙述中创造性地运用了意识流和梦幻切换的手法和多角度的叙述方式,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在叙事手法上,他采用了“非确定性”和“隐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传奇叙事的文化意蕴。
  结语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哈代作为跨世纪的作家,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现代社会的荒诞,感受到了人们在转型期社会下的艰难处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创伤,因此他怀着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将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和遭受磨难的人类心灵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
其他文献
元代文学批评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以融通为旨归,在对前人文论的总结与  反思中,孕育着明清文学发展的方向。笑隐大䜣作为元代中后期江南禅宗的官方  代表,集僧、宦、诗人、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对时局和文坛风气都有极其  敏锐的洞察,他的道场也成为儒释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䜣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所著《蒲室集》遍传中外,其文论思想与创作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梳理元代的文学批评,不应绕
学位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熊佛西、张嘉铸、闻一多等人发起的一场戏剧运动,是他们对中国话剧民族化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本文用四章篇幅对“国剧运动”的缘起、运动发展始末、理论探索与实践努力、争鸣及影响等加以分析,以期对20世纪以来中国话剧民族化进程中被忽略的重要一环进行评估和重新认识。  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的发生。“国剧运动”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此时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
作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绿原投身诗歌创作近七十年。绿原新诗批评思想,既是其创作实践的产物,更受到古今中外诗学传统,尤其是鲁迅现实主义和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重要影响。自由诗是绿原的诗学起点,他充分论证自由诗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通过对中西自由诗传统的梳理,指出自由诗与中国古体诗一脉相承,具有自然抒情的诗歌本色;通过阐释艾青、七月诗派所作出的自由诗实绩,展示出探索自由诗道路所作
学位
一方面,明末万历年间,四大名僧积极宣扬佛法,使得从明初就走下坡路的佛教开始出现短暂的振兴局面,这为钱谦益接触和学习佛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受家族浓厚奉佛氛围、晚明居士佛教兴起及管志道心学思想的影响,钱谦益一边刻苦钻研佛教经典文著,一边又积极与名僧交流,为其形成独特的佛学见解与体悟夯实了基础。外在时代与家庭背景的推动与内在精神的驱使,最终促使钱谦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学思想,而这一佛学思想也影响着其
学位
许以忠作为晚明热点四六选本家、传奇剧作家,着述颇丰,而其生平经历、作品却少有人进行专门研究。  绪论部分首先对当前有关许以忠研究现状作了整体梳理,在此基础上,将许以忠及其书籍研究深入推进,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难点与创新意义。  第一章主要在於对许以忠其人生经历轨迹作考证,以求知人论世;考证其字号、书斋名、仕宦经历;并考述时事传奇剧本《三节记》冠名权。  第二章选取许氏所编选的四六、书牍着作共计十三
学位
自孔子以“思无邪”论《诗》,“思无邪”便成为《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以“思无邪”为中心,探讨儒家两位代表人物孔子和朱熹的《诗》学思想。  论文第一章探讨的是孔子用“思无邪”论《诗》的真正内涵。文章从“思无邪”的原始出处《鲁颂?》文本出发,总结梳理历史上《鲁颂?》“思无邪”的释义争论,认为《鲁颂?》中“思无邪”意为“不慢啊!”赞叹的是马的脚力。孔子“思无邪”之论是对《鲁颂?》中“思无邪”的断章取
学位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音乐创作与音乐美学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不多。本文以李斯特的生平为时间线索,在分时期阐述他的音乐创作情况与音乐美学思想情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李斯特音乐创作与音乐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社会人文环境的大背景出发分析这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李斯特一生勤勉,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与音乐评论文章。李斯特
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作为一种激进的社会革命运动,无政府主义代表了人类的某些乌托邦理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众多分支和流派,它的创立者是英国的葛德文,其后发展出包括麦克斯·施蒂纳的个人无政府主义等多种形态。在美国,对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诠释显现出了影响。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以其独特的自传性作品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是当代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苏联社会人们的生活百态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患病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正在遭受着因身份迷失带来的苦恼。因为生活的无力感和荒诞感,所以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有一种解决身份问题的方案,为了探寻救赎之路,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苦难中,苏联人民找到了寓意新生与希望的救赎之路。本文以身份问题为切入点,以查尔斯·泰
《麦克白》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自出版以来便一直博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麦克白》从出版伊始到迄今为止的四百多年来,关于这部戏剧的讨论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以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为文本基础,把德勒兹理论批评作为切入点,分别从德勒兹理论中的“欲望机器”理论、“走向生成”的文学理论、反主体的“根茎”理论出发,探究在后结构、后现代语境下,《麦克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