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电视节目是伴随着电视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儿童观众的热烈欢迎。如今,电视作为一种媒体,以其有目共睹的迅速发展和急剧扩张的影响力,使得看电视已经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电视节目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儿童受众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加之其独特的收视需求和认知特征,使得各种问题在儿童电视节目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儿童主体意识和权力意识淡薄,“成人化倾向”严重,节目内容定位不准确,儿童满意度不高,暴力场面和恐怖色彩等等充斥着整个儿童电视荧屏。这一切都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灾难。遗憾的是,现在国内学术界对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没有形成体系。在此背景下研究儿童电视节目存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寻求解决诸多问题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理论,以文献分析、具体节目内容分析为主,并结合了与相关专家和创作者们的采访和访谈。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做出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承认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肯定电视传媒的成绩。另外,对儿童电视节目的风格特点、分类以及功能做了简要说明。其次,在对儿童电视节目的定位和研究对象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之后,以历史上的科学家对儿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儿童的收视需求和认知特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尤其在当今国际范围内公认的儿童心理权威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呈现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它之前和之后的都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三,分别从儿童、儿童节目、电视传媒者和社会环境等角度出发,陈述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包括,儿童电视节目的“成人化”倾向严重;播出内容定位不明确,泯灭了儿童的天性,脱离了儿童生活的环境;缺乏趣味性,说教味太浓;民族性和城市化倾向严重;儿童电视的受众定位不明确,不能满足儿童对节目的个性化需求;儿童主权和权力的丧失;暴力场面和恐怖色彩的充斥等等。从国家对媒介的管理不完善、节目制作方处于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难处境以及社会对儿童的重视不够等方面阐述来自传播机制之外的担忧。这所有的一切都严重阻碍了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最后是对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提出的对策。首先要以儿童为主体,弘扬儿童在节目中的主体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加强儿童电视媒体的责任感以及对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正确处理教育和娱乐的关系,使节目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儿童电视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要舒缓压力,创造快乐;打造品牌,重视传播手段;提倡参与,尊重个体;调整时空,吸引受众。提倡家长在儿童收看节目的时候发挥督导的作用,社会和国家也应该履行其职能,制定和颁布法令法规来规范电视传媒的传播行为,净化荧屏,营造适宜儿童收视电视节目的空间。并以国际优秀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为典型案例,介绍该节目的发展状况和成功因素,重点分析它的制作特点和传播方式,将其作为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制作者们学习的榜样。本论文主旨在于,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全方位审视儿童电视节目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意义,探索其能更好更远的发展之路,力图提升儿童电视的文化和审美品位,改善电视媒介的生产状态,充分发挥儿童电视节目在对儿童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