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访观察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新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方法:入组的231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拜阿司匹林(200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7-10天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及敏感患者。将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将阿司匹林改用氯吡格雷治疗(75mg,每天一次),B组及阿司匹林敏感组(C组)继续服用同等剂量阿司匹林治疗,7-10天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及其他新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231例脑梗死患者中,检测出有阿司匹林抵抗者58例(25.11%),阿司匹林半反应者10例(4.33%),敏感者163例(70.56%)。
2、阿司匹林抵抗者糖尿病和甘油三酯水平较敏感者高(P<0.05)。
3、阿司匹林抵抗A组、B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A组患者改用氯吡格雷治疗后7-10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
5、随访期阿司匹林抵抗A组总体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抵抗B组,但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C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体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及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水平是阿司匹林抵抗的高危因素。
2、阿司匹林抵抗与随访期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3、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4、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及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减少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