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都很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缺血性中风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住院和康复的时间及生存率,所以并发症能否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便秘是缺血性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有关。临床上罕见干预缺血性中风后便秘发生的报道,治疗集中在急性便秘,鲜有对缺血性中风之后的慢性便秘的报道,临床上对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报道亦较少。本篇探讨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相关因素,通过对现有临床治疗的总结,期望为其预防、中医辨证分型、诊治提供较更为客观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述了中医、现代医学对便秘、缺血性中风中后便秘的认识及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研究选取2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现有文献对中风后便秘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不良嗜好、发病时间、排便环境隐秘程度与否、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NIHSS、BI和mRS评分。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缺血性中风后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115例,记录其便秘治疗方式,并对其相应中风中医辨证分型和Hcy、尿便障碍并存进行分析。结论:文献研究表明,目前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以治疗急性期便秘为主,缺乏系统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缺血性中风带来的慢性便秘研究较少;在预防方面,西医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有日常护理、排便训练、饮食指导等,由于工序繁冗,受限条件多,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相关因素:年龄、排便环境隐蔽、BI评分、mRI评分、NIHSS评分、四肢肌力低、急性期的患者容易发生便秘,(以前十天较明显)患者多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与文化程度、性别无关。与现有临床报道结果相似。本次研究中发现,苁蓉通便口服液、中风消积合剂、生物反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常见卒中中医辨证分型: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风痰火亢。气虚血瘀证型患者尿便障碍较其他证型患者明显,风痰火亢证型患者多有嗜烟史,痰热腑实患者多有嗜酒史。血浆Hcy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目前临床尚未找到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