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指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夜间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日间嗜睡、疲乏。长期反复发作易引起机体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最终导致全身多系统的功能损害,听觉系统作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会受到影响。关于OSAHS患者的听觉功能改变,国内的临床研究报道并不少,但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对OSAHS患者听觉功能影响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将对成年人重度OSAHS患者CPAP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从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几个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重度OSAHS患者听觉功能的特征及CPAP治疗对其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20例(40耳)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为OSAHS组,年龄27-50岁;选取同期门诊就诊,行PSG监测结果不符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单纯打鼾患者12例(24耳)为单纯鼾症组,年龄25-52岁;选取12例(24耳)经自述及同床者确认无睡眠打鼾及呼吸暂停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30-51岁。以上三组实验对象在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在隔音检查室中,分别对三组实验对象行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记录检测结果,用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对OSAHS组中接受CPAP治疗的患者定期随访,必要时行CPAP压力的再调定,保证治疗的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最终选取了12例(24耳)能坚持CPAP治疗且疗效确切的实验对象,在其CPAP治疗3个月后在相同受试环境下再次对检测其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并记录检测结果。用统计软件分析这12例实验对象CPAP治疗前后的听力检测指标变化。结果:1纯音测听:OSAHS组与对照组及单纯鼾症组相比较,从125Hz至4000Hz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在8000Hz听阈提高,与单纯鼾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鼾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CPAP治疗的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后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反应幅值:OSAHS组各频率反应幅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与单纯鼾症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鼾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CPAP治疗后各频率反应幅值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较,除500Hz、750Hz、1500Hz外,余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出率:OSAHS组各频率检出率明显降低,与单纯鼾症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鼾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CPAP治疗后检出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听性脑干反应(ABR):OSAHS组与单纯鼾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波I、波III、波V各潜伏期(peak latency,PL)及III-V波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I-V波间期均延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鼾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CPAP治疗前后比较,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度OSAHS患者的听功能受损,可以使高频听阈提高,DPOAE的检出率及反应幅值下降,ABR的I波、III波、V波各潜伏期及III-V波间期、I-V波间期延长。2重度OSAHS患者经CPAP治疗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耳蜗功能,表现为DPOAE检出率及反应幅值提高,但对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不大,可能是因为长期缺氧,脑干结构的改变在短期内不易恢复或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