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菲律宾史前考古研究历程的概述。菲律宾的“史前时代”定义与常见的含义不同,指的是从旧石器时代直到公元1560年西班牙入侵之前跨度很长的一段历史,包括文字尚未出现的金属时代。本文涉及的菲律宾“史前”时代指的是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主要是对年代在菲律宾金属时代之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做一个梳理,年代下限在距今3000年左右。根据菲律宾考古工作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特征,本文将菲律宾的史前考古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950年之前、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19世纪是菲律宾考古的萌芽阶段,虽然有探险家和收藏家公布不少文字和实物资料,但其发现是零散而不专业的,后续的整理研究很不充分。20世纪初美国占领菲律宾时期,在殖民地施行的政策推动了菲律宾学术机构的建立,带来大批专业的研究人员,正是在这一时期,菲律宾的史前时代以诺瓦里切遗址(Novaliches)的发现为标志,并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这些研究人员在菲律宾共和国成立后,仍有一部分继续在此进行考古工作,还培养了一批人类学专业的学生,奠定了 20世纪50-70年代大规模的考古区域项目的基础。50-70年代是菲律宾史前考古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史前遗址得到了比较专业的发掘,吕宋岛卡加延河谷地区、巴拉望塔邦洞穴周边成为了菲律宾史前考古研究的重点区域。但是这一阶段的考古工作缺陷也十分明显,研究史前遗址的速度跟不上考古发掘的速度,遗物的记录和保存状况也不好。这一情况在80年代有所改善,历史时期武端沉船的发现带动了不少科研人员投身于水下考古和海上贸易的研究中,史前遗址的调查发掘得以放缓,理论方法和科学技术层面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得益于此,21世纪的菲律宾史前考古研究出现了多领域合作、多元化成果的局面。一方面,菲律宾史前考古有了突破性的发现,尤其以吕宋岛羯陵伽遗址(Kalinga)距今70余万年的人类遗存最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严谨专业的考古发掘和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得发现的遗存得到了更好、更有效的研究。菲律宾史前考古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发现和研究特征正是第一至四章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则是对菲律宾史前时代的两个重要问题:海平面与陆桥;南岛语族问题研究情况的归纳与总结。海平面与陆桥情况是研究菲律宾旧石器时代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南岛语族问题则是研究新石器时代菲律宾人群流动的重点之一。从现有文献来看,菲律宾史前考古发现数量颇为可观,为了行文顺畅,本文依照主要岛屿位置将菲律宾划分成五大区域:巴坦群岛、吕宋岛、维萨亚群岛、棉兰老岛、巴拉望岛,主要介绍能够体现各阶段研究重点的考古发现,对不同区域的发现情况也会做总结,其余的一些发现会在文末附以图表,以期能够较为全面、直观地呈现出菲律宾史前考古研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