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社会急剧转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造成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其生活、教育、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处于初中生学习阶段的青少年正是身体成长、学习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从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的关注意义十分重大。体育活动的参与对于促进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具有独特的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体育参与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中留守与非留守状态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和影响因素的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滁州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情况较乐观,尤其是非留守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留守学生要高些。但从整体上看还是需要提高他们加大对体育锻炼关注的力度。2.滁州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情感体验较为复杂。其中留守学生的消极情感体验要多于非留守学生,这与留守学生所处的留守环境有莫大的关系。3.滁州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差别;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伙伴都是校内的同学为主;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留守学生是以体育课为主要方式,而非留守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都参加,非留守学生的参与方式比留守学生广泛。从参与的体育项目上看,二者都是以不受场地器材设施限制的传统型项目为主,没有较大差别。4.从对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的分析看,二者在体育学习兴趣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认识存在较显著差异。从性别上看,留守男生在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5.从影响因素看,最主要也是共同的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学习压力大没时间,这和体育教师的观点也一直,另外领导不重视、体育经费投入少也是重要制约因素。通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监管各个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空间和平台。2.改善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加大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体育教师因地制宜的发挥创新意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自制自创自编,具有校本特色的,基本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的体育器材和体育活动。3.学校积极建立与留守学生父母和监护人的沟通模式;父母和监护人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合力改进教养方式。4.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加大体育知识的宣传,加宽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的途径,培养其体育学习兴趣,并且学校适时组织开展能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内容,特别是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注程度。5.建立农村村镇公共服务体系,这不仅为农民的体育锻炼提供条件,也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方便的参与条件和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