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脉。同时古籍文献又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环,就不能再现。通过古籍普查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宁大所藏古籍情况,以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加强古籍管理,促进对古籍资源的有效利用。
宁夏大学图书馆于1984年对第一批入藏的古籍善本进行过一次较为细致的普查,并编撰了《宁夏大学图书馆线装古籍善本书目》,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导致出现有目无书、有书无目的现象。对于后来又入藏的古籍善本书,宁夏大学图书馆只是制作了简单的检索卡片,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整理研究,许多卡片著录存在错误,因此,本人毕业论文在导师国家课题的框架内,以其子课题的形式对宁夏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子部、集部善本进行较为细致的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对书籍的版式、字体、版本标识、刻书风格、序跋、正文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相关书目、书外资料和旁证材料,对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查阅相关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经过综合考察、反复推敲得出结论,力求客观、真实地对古籍价值作出评价。本论文除了记述各书的版刻特征外,更注重对版本源流的考校,作者情况及各书研究价值的介绍,这是本论文的特色之一。
本文先从刊刻年代、刻书机构、雕版情况等方面对馆藏子部、集部古籍善本的版本进行介绍,着重对元代刻板、明代补刊的《小学绀珠》、官刻本、初刻初印本、写刻本进行介绍。对普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学术界有争议的古籍善本书,或笔者认为有研究价值的古籍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宁夏大学图书馆藏《杜诗详注》、《杜工部诗集》因收录有钱谦益的笺注而属于清代禁毁书,笔者对这两本书成书过程等进行了介绍,又分别对宁夏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这两部书引用钱谦益笺注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清乾隆刻本《芦屋图诗文》。笔者目前未见其它地方有收录。书中所收录的诗文的作者多在《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有传,如清名士郑燮、卢文弨、卢见曾等人,但郑燮的诗在其全集中未见收录,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因此笔者对其作者、版本进行了考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普查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统计法、考证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