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MnZn铁氧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磁材料,具有宽温、高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功耗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功率变压器、轭流线圈、滤波器、记录磁头和传感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nZn铁氧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磁材料,具有宽温、高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功耗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功率变压器、轭流线圈、滤波器、记录磁头和传感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和薄型化,这对MnZn铁氧体的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MnZn铁氧体也成为了国内外软磁材料的研究重点。为了改进传统固相反应法固有的成分不均和晶粒粗化等缺点,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了纳米晶MnZn铁氧体粉体,然后直接造粒进行烧结,研究烧结工艺和液相掺杂对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第一章综述了铁氧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和纳米技术在磁性材料中应用;介绍了当前铁氧体的粉体制备方法和烧结方式;介绍了掺杂剂的类型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铁氧体制备工艺的缺陷,提出了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纳米晶MnZn铁氧体粉体和对其进行烧结的新工艺。
第二章介绍了MnZn铁氧体的磁性理论基础,并说明了MnZn铁氧体粉体的制备流程与烧结工艺。
第三章研究了不同的升温速率和烧结温度对MnZn功率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直接烧结的方法能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在烧结温度高于900℃后,采用升温速率为1.5℃/min的慢升温烧结,能提高样品的磁性能。
第四章研究了液相掺杂不同助熔剂对MnZn功率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Bi2O3和V2O5都有促进晶粒生长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样品的密度、初始磁导率,降低功耗。但是添加V2O5的效果都要好于Bi2O3。
第五章研究了液相掺杂高电阻率物质对MnZn功率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0.04wt%的CaO能降低样品的功耗,但是样品的密度和初始磁导率也有所下降。在CaO的加入量为0.04wt%时,即使添加微量的SiO2(即0.0025wt%),也会导致样品的密度和初始磁导率降低,同时功耗增加;在CaO的加入量为0.04wt%时,再加入0.05wt%的Ta2O5,能提高样品的密度和初始磁导率,降低样品的功耗。以上研究表明SiO2不适合液相掺杂,而Ta2O5在液相掺杂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章对本论文的工作给予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试图找到l1模与量子力学及杨-巴克斯特方程之间的关系。在量子力学中我们都熟悉l2模,它可以使波函数归一化,但是我们对l1模并不熟悉。考虑到l1模在信息理论
二硼化镁(MgB2)为迄今为止临界转变温度最高的金属化合物超导体(39K)。相比高温氧化物超导体,MgB2具有结构简单、晶界弱连接弱、相干长度长等优势,因此在超导电子应用领域有广
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脱离了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积累,开始培养自己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且开始有意提高自己的写作
目前设计新型的室温单相多铁材料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生长具有较强磁电耦合效应的室温单相多铁薄膜将顺应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设想通过把反铁磁基团LaFeO_3(LFO)插入到铁电体Bi_4Ti_3O_(12)(BTO)基质中来合成室温单相多铁性材料,用sol-gel工艺成功生长了1.5LaFeO_3-Bi_4Ti_3O_(12)(1.5LFO-BTO)薄膜和LaFe_(1-x)Co_xO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持续时间仅有几个飞秒的少周期脉冲已广泛应用于实践。对于如此超短脉冲,其包络的变化几乎与激光场自身的震荡那样迅速,由此导致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激光场的
Y-123材料的第二相掺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第二相粒子掺杂可以大幅度的提高Y-123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Jc,尤其是在高磁场存在时这种优势更为突出,而其掺杂对Y-123材料的转变温度Tc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本论文的主要探究,Y_2Ba_4CuWO_y(Y-24W1)相掺入对多晶Y-123块体材料微观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影响。另外,本文中也对Y-123材料化学制备进行了探索,用柠檬酸盐热分解法
在现代激光物理领域中,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相关的物理现象不断得到
在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中,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的优势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高达45%以上。然而多晶界、高密度位错、微缺陷及相对较高的杂质浓度等缺点却制约其光电转换效率
介绍了高光谱图像的数据特点,描述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算法,以及评价分类效果的方法。利用森林场景高光谱图像,对K值聚类算法、最小距离分类算法和光谱角度填图算法进行了
核子共振态是强子物理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量子色动力学(QCD)是目前公认的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由于QCD在低能区高度非微扰,严格求解QCD来认识核子及其共振态还有困难。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