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ACHDF,一个节段椎间盘切除术联合一个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三个节段ACDF)两种术式治疗连续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骨科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连续三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50例,按手术方式分成ACHDF组(28例)和ACDF组(2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及术后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功能评价指标等。其中,一般情况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组成、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临床功能评价指标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评分改良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Odom标准评分;术前及术后的影像学参数包括:C2-7 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C2-7矢状位垂直轴(SVA)、胸1倾斜角(T1S)、胸1倾斜角减颈椎曲度(T1S-CL)、植骨融合率等。结果:1)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组成、随访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中失血量(128.40±12.60)ml少于ACHDF组(168.76±17.50)ml(P<0.05);ACDF组的手术时间(136.60±15.20)min大于ACHDF组(121.40±10.80)min(P<0.05)。2)临床功能评分比较:ACH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分别为(13.82±1.72)分、(5.83±2.08)分,较术前的(9.39±2.13)分、(22.46±3.56)分均明显改善(P<0.05)。AC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分别为(13.96±1.56)分、(6.16±2.14)分,较术前的(9.78±1.82)分、(21.58±4.08)分均明显改善(P<0.05)。ACHDF组和AC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改良率分别为(70.84±9.83)%、(71.15±9.4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DF组和ACDF组的Odom优良率分别为89.29%、90.91%。然而,术前及术后JOA评分、NDI评分和Odom优良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影像学评价:ACH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的C2-7Cobb角和融合节段Cobb角分别为(14.86±6.54)°、(12.21±7.01)°,较术前的(12.84±8.92)°、(8.90±6.72)°均明显改善(P<0.05)。AC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的C2-7Cobb角和融合节段Cobb角分别为(18.34±7.36)°、(15.70±8.42)°,较术前的(12.47±8.72)°、(8.12±7.84)°均明显改善(P<0.05)。但ACDF组的改善度要优于ACHDF组(P<0.05)。ACH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的T1S、C2-7SVA分别为(27.61±6.38)°、(16.16±11.84)mm,较术前的(26.78±7.17)°、(17.13±11.24)mm无明显变化(P>0.05)。ACDF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的T1S、C2-7SVA分别为(26.95±6.92)°、(16.24±9.57)mm,较术前的(25.92±8.02)°、(18.16±9.84)mm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及术后T1S、C2-7SV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DF组在术后末次随访的T1S-CL(9.52±6.42)°较术前(14.72±6.76)°明显下降(P<0.05)。ACHDF组在术后末次随访的T1S-CL(12.96±8.12)°较术前(13.94±8.98)°无明显变化(P>0.05)。ACDF组的改善度要优于ACHD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得融合。结论:ACHDF与ACDF均可作为治疗连续三节段CSM的安全、有效的术式。不过,两种术式都具有各自优势,其中,ACHDF术的手术时间较短且更有利于术中减压操作,而ACDF术的术中失血量较少且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