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京下苇甸地区寒武系张夏组剖面是研究华北寒武系沉积演化的标准剖面之一,一直以来是广大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在沉积相方面研究不够精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并且有关研究区鲕粒滩成岩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实测,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张夏组的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其特征,对张夏组沉积相做了细致划分。统计分析鲕粒的粒度特征,结合沉积相研究,建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下苇甸地区寒武系张夏组剖面是研究华北寒武系沉积演化的标准剖面之一,一直以来是广大地质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在沉积相方面研究不够精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并且有关研究区鲕粒滩成岩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实测,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地球化学测试等技术,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张夏组的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其特征,对张夏组沉积相做了细致划分。统计分析鲕粒的粒度特征,结合沉积相研究,建立了鲕粒粒度与沉积相的耦合关系。总结了研究区下苇甸张夏组鲕粒灰岩发育的成岩作用及鲕粒滩的成岩演化序列,并且论述了其成为有效储集层的潜力;针对鲕粒滩特殊的白云化和硅化现象,探讨了鲕粒白云化和硅化机理。下苇甸张夏组主要发育两种相类型,分别是陆缘碎屑岩浅海相和被浅海阻隔的碳酸盐岩台地相。碎屑岩浅海主要发育粗粒碎屑物质沉积的过渡亚相和还原色页岩局限浅海亚相;台地相中发育局限台地、潮坪、滩等三种亚相。本文通过岩性特征观察及剖面相组合,首次对研究区的滩进行了划分,将滩分为高能滩及间歇高能滩。总体上,张夏组表现为一个典型的离岸缓坡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鲕粒粒径大小、分选系数、峰度及概率累积曲线组分截点可以很好的反映鲕粒沉积水动力环境,明确了鲕粒粒度在分析鲕粒灰岩沉积环境上的重要作用。鲕粒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泥晶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硅化作用及破裂作用等。鲕粒溶蚀再沉淀或者新生变形作用造成鲕粒边缘有机质富集,有机质演化释放的有机酸是硅质沉淀的主要因素,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输入和黏土矿物的转化。鲕粒白云化主要发生在同生/准同生期未被充填时,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是鲕粒白云化的主要成因。鲕粒滩压溶产生的缝合线及其伴生的溶蚀孔隙与白云石晶间孔构成的疏导-储集复合体系是本区鲕粒滩可能的油气储集空间,在证实中新元古界烃源岩供源的前提下,华北寒武系张夏组是一套潜在的勘探新层系,值得研究和探索。
其他文献
常规聚合物驱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存在体系易降解、无法有效保持黏度的问题。国内外主要通过采取加聚、缔合、交联等手段增加聚合物体系耐温耐盐性能。本文从交联的方法出发,形成驱油用弱交联聚合物体系,从而提高体系耐高温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SDPJ-1耐温型驱油用弱交联聚合物体系,确定了该体系较优配方为0.6%聚丙烯酰胺+2%F型交联剂+0.025%C型交联剂+0.1%硫脲;考察了单体与体系的配伍性,筛选
页岩储层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控制着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因此,精细表征页岩储层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勘探评价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弄清页岩气成藏机理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TOC)测试和矿物组成分析并对样品进行岩相划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处理软件定性和定量表征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依据有机质形成机理和孔隙结构特征将有机质划分为5种类型:生物
在酸化过程中,由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酸化不均匀问题日益凸显,转向酸的研发与应用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主要通过双岩心并联酸化实验研究压差及流量变化规律分析转向酸的转向效果,却忽视了低渗岩心酸蚀蚓孔形态的定量化表征。研究表明,目前关于转向酸性能评价还有以下三点尚待进一步研究:一、在转向酸性能评价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数字化定量表征方法;二、三种常见转向酸能够发生转向的最大渗透率级差仍不清楚;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回流受阻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也是肿瘤科临床常见的急症。当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面颈部肿胀,如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缺氧、颅压增高,甚至死亡。随着时代变迁,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已发生很大变化,其诊断及治疗方法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文章就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目前,CO2驱油技术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已经在世界各大油田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相比于国外和国内吉林、大庆等油田,长庆油田开展的CO2驱油先导试验,存在采出水矿化度高(40 g/L~160 g/L),成垢离子含量高,注入水和地层水矿化度高且不配伍的特点。前期研究发现,CO2驱油存在严重的腐蚀结垢问题。因此,研究CO2驱油后井筒的腐蚀结垢规律,可以为后续CO2驱注采系统的防腐措施研究提供理论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其迅速,对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陆地上的油气资源远远满足不了,海上资源尤其是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深海作业的成本极高,为了节约勘探开发的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长期闲置的探井转为开发井,在探井转开发井弃井闲置期间井筒压力预测是探井转开发井前期重要的一环。气体在井筒内的运移,通过在水泥塞中的渗透作用,使得井筒压力上升,严重威胁探井转开发井时的安全
体积压裂技术是页岩油资源开发开采的重要手段,压后形成大量的人工裂缝,人工裂缝是油气资源的渗流通道,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油气的产出有重要的作用,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松辽盆地页岩油是吉林油田重要的战略原油资源,本研究结合吉林页岩油,在导流能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分析了其变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研究区储层的水力压裂提出了对策。得出结果如下:(
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其中三叠系延长组为主力产油层,发育多套含油层,长9长10为湖盆初始凹陷期,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但对其物源体系、沉积体系、砂体成因和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本文依据大量的岩心、钻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了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对长9长10沉积期的物源体系、古湖盆特征、砂体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砂体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模式,并对有利砂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