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昭山示范区为例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人们很好的保护和建设,方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始至终都执行的一项基本方针。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如何合理的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被运用到更多的行业领域当中,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中,运用 GIS技术,可以使其更加科学性,更加准确性和更加可操作性,同时也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  制定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文运用 GIS技术,对湘潭市昭山示范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即水域、植被、海拔与堤防、建筑物和耕地地力五个生态因子,每个生态因子中又都各自包含一些生态影响子因子,然后采用因子叠加法,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等级,即极高、高、中、低和非敏感区,根据生态敏感性总分析结果提出了在不同敏感区的保护与建设意见,有效的帮助了昭山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生态规划理论确定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即水域生态涵养功能区、丘陵生态涵养功能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农村休闲旅游区,然后结合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对昭山示范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促进昭山示范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结构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区域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扩展模式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等众多学科研究的一个
水土流失是因自然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大范围土壤侵蚀现象,其破坏性大、涉及面积广、影响深远,被视为全球生态环境的公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湖北省水土流失现象出现
自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颁布了《2004年—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全国红色资源丰富的各地区都借助自身的条件和政策支持,开发红色旅游项
空间格局是植物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研究种群特征、种内和种间关系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是种群生态
本文根据甘肃省成县人口现状,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未来县域人口规模和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针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分析了其现状、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原因,并就其对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