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听力损失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动物及临床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噪声性听力损失大鼠动态中枢功能重塑目的:听力损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显著影响,然而神经重塑所涉及的脑区及其时空属性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综合利用多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技术,探究噪声性听力损失大鼠非听觉中枢功能重塑的模式及动态演化规律,尤其关注于听力损失后跨视听模态的功能重塑、听力损失认识损伤效应的潜在功能机制以及全脑复杂网络拓扑结构重组。方法:实验采用窄带高频噪声持续暴露(16 k Hz-20 k Hz,102 d B,24小时/天,持续5周)的方式诱导建立噪声性听力损失大鼠模型。在噪声结束后一周及六个月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以评估大鼠在各个频率下的听觉阈值。噪声结束后一天、一月及三个月分别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噪声结束后三个月进行条件恐惧实验以评估大鼠海马依赖性恐惧联想记忆功能。结果:噪声暴露造成永久性高频听阈位移。噪声结束后三个月由前额叶到视觉皮层的净Granger因果连接增强。通过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噪声暴露后背侧海马(即海马认知亚区)功能连接逐渐降低,范围逐渐增广,涉及的脑区包括多个感觉处理脑区、前额叶皮层、伏隔核及丘脑,同时噪声暴露组大鼠表现出显著的恐惧联想记忆功能障碍。最后通过构建全脑静息态功能网络并分析其小世界及网络效率属性发现,噪声暴露后三个月,噪声暴露组大鼠全脑功能网络出现小世界属性的弱化,并且局部效率指标降低。结论:前额叶皮层可能参与介导了听力损失后视、听模态之间的跨模态功能重塑;背侧海马网络连接异常可能是听力损失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功能机制;听力损失的功能重塑不仅仅涉及局部脑区或特定系统,更能造成全脑网络拓扑结构的重构,影响全脑信息传递、整合、处理的能力和效率。第二部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介导长期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皮层的跨模态及认知功能重塑目的:听力损失后听觉皮层会参与一些非听觉感觉处理以及认知功能处理,但其中机制不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听觉通路具有紧密的神经联系,同时在多感觉整合、听觉调控及认知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长期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听觉皮层跨模态及认知功能重塑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招募了35名长期双侧SNHL患者及35名匹配良好的健康对照被试,对他们进行了结构磁共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同时通过符号数字转换模态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评估被试的注意、视觉扫描及工作记忆和信息处理速度的相关功能。结果:局部多模态磁共振指标分析显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低频振荡幅度、灰质体积、各向异性分数及平均弥散率均无显著组间差异。SNHL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听、视觉皮层的功能连接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被试,异常的功能连接与患者SDMT评分及听力水平呈显著相关。最后,通过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分析发现,SNHL患者颞叶下额枕束FA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被试,并与患者听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SNHL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视觉、听觉皮层功能同步性增强,同时连接额叶与枕颞叶的下额枕束颞叶部白质纤维排布混杂,暗示前额叶-枕颞叶通路的功能及结构重塑。背外侧前额叶可能通过自上而下的调控机制参与了听力损失后跨模态功能重塑,并招募听觉皮层参与某些高级认知功能的处理。第三部分长期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海马功能连接的异常目标:听力损失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然而其中的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拟通过分析长期SNHL患者海马功能连接的异常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解析听力损失认知损伤效应可能的神经功能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38名双侧长期SNHL患者及39名健康对照者。所有被试接受结构磁共振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利用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及全脑功能连接(glob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GFC)来评估海马功能连接改变,同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探究异常的海马功能连接与患者听觉词语学习测试评分(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的相关性。结果: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SNHL患者海马在多个感觉皮层及部分前额叶皮层脑区的功能连接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被试。SNHL患者海马GFC同样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被试,且异常的海马GFC与患者AVLT即时及短时延迟回忆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长期SNHL影响了与海马结构功能紧密相连脑区的功能连接,异常的海马网络连接可能与听力损失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本研究推进了对听力损失认知损伤效应的关联实质与神经机制的认识,对发掘相关疾病有效预防与治疗靶点具有指导意义。第四部分长期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静息态功能网络重塑的研究目标:听力损失影响患者的记忆、注意、执行等高级别脑功能,因此可能对听觉网络以外的高级别脑网络的网络结构造成影响。本研究拟通过分析静息态功能网络的连接属性,探究听力损失相关的静息态功能网络的网络重塑模式。方法:本研究纳入34名长期双侧SNHL患者及34名健康对照者。所有被试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及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本研究通过独立成分分析定义了11个静息态脑网络,对比分析网络间功能连接在两组间的差异,并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异常的网络间功能连接与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构建全脑复杂网络,计算并对比小世界网络属性及网络效率属性。结果:SNHL患者相较于健康对照被试,网络间功能连接重构,包括低级别的感觉处理网络(如:感觉运动网络及视觉网络)及高级别认知控制网络(如:默认模式网络、注意网络、额顶叶网络);异常高级别网络间功能连接与SNHL患者的认知量表评分相关。全脑小世界及网络效率属性分析揭示SNHL患者的全脑复杂网络小世界属性弱化。结论:长期听力损失的网络可塑性改变不仅仅涉及低级别的感觉处理网络,同样涉及广泛的高级别认知注意控制网络,以及全脑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脑网络的功能重塑可能是SNHL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的潜在神经网络机制,影响全脑信息处理、传递、整合的功能及效率。
其他文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焦点。然而,尽管再制造能够为企业带来生产成本降低和碳排放量降低的益处,但是电动汽车等行业正面临着旧产品拆解和提取等再制造过程的技术难题。再制造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 for Remanufacturing,PIR)是高效管理再制造的过程和解决再制造难题的重要路径。如,比亚迪、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等电动汽车供应
雷达是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目标的主要手段。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要求下一代雷达系统具备高频宽带、多功能一体化、软件可定义的雷达信号产生和接收处理能力。在当前雷达体制下,受限于电子器件的带宽和速率,在发射端需要由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或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VCO)产生基带或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雷达信号
地面目标是地表信息的重要组成之一,对民生和军事领域都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单一传感器的信息有限,基于单源影像的地面目标解译在许多应用中效果不佳。由于无人机多源影像可以反映地面目标在多个传感器中的信息,因此,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的地面目标解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多源影像间的偏差,同一地物在不同影像中位于不同的位置,这使得原始多源影像难以直接用于地面目标解译。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的地面目标解
宽带电光调制器是高速光通信和微波光子系统的重要器件,其调制带宽、带内平坦度和半波电压对于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相比于块体铌酸锂调制器、磷化铟调制器、硅基调制器以及石墨烯调制器,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具有调制带宽大、半波电压低、尺寸小等优点。目前,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调制带宽已达100 GHz以上,理论带宽可达500 GHz,是实现超宽带电光调制最具潜力的技术方案之一。因此,对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进行
目的: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是指腰骶部手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未完全缓解或暂时缓解后又出现症状甚至加重的现象。通常认为其病理机制是硬膜外纤维化使神经根和神经囊受非机械牵拉和挤压所导致。目前预防硬膜外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是预防粘连,物理阻隔防粘连膜为首选,其在植入人体内,防粘连膜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并且炎症及细胞因子会引起异物反应,从而减弱抗粘连效果。本课题旨在根据引起硬膜外纤维化和蛛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在非法车辆定位及追踪、道路流量监测以及车辆智能导航等军民领域具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SAR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SAR动目标检测方面,当检测慢速动目标时,尤其在高速平台及强杂波情况,慢速动目标与背景杂波分离困难,目标速度、位置等估计误差大,聚焦效果差,使得慢速动目标检测面临很大挑战。
随着人们对大容量、高速通信需求的增加,以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为代表的高阶调制格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然而,高阶调制信号对振幅和相位噪声更加敏感,传输过程中要求更高的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OSNR)。光放大器噪声和光纤非线性限制了光通信系统中长距离传输的容量和距离,全光再生技术成为减
第一部分内在能力、衰弱对社区高龄老人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比较背景: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目标,重点维护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并通过外在支持促进个体残留功能的发挥,以避免跌倒、失能等不良事件发生。内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IC)是个体的体力和脑力状态的总和。关于老年人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报告多见于与
人类神经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且规模庞大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动力学行为与人类智能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关于神经元或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成为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内容,而忆阻器因其独特的记忆特性、非易失性、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成为构造人工神经突触最理想的器件之一,其良好的非线性以及随机性成为构造非线性系统,产生丰富动力学行为的重要条件。为准确掌握人类大脑的工作机理,加快实现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人工智
近年来,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电学性能吸引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石墨烯研究的快速发展,其他层状二维材料逐渐被发现并被深入研究。其中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s,TMDCs)由于其特殊的半导体性质和优异的光电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光学、储能、催化等方面。二硫化钼(MoS2)作为最典型的TMDCs材料之一,和石墨烯最大区别在于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