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舒清是一位宁夏本土优秀回族作家,作为西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他,其作品语言深深地打上了西海固回族文化的烙印。
他是一位重视语言运用的作家,追求语言的简洁、朴实的诗意风格,并自觉地、创造性地把西海固方言、俗语、回族嵌入词语及伊斯兰教化的汉语词汇引入了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同时,新奇的比喻和大量精彩语段的运用,创造了奇特的审美效果,形成了作品语言的地域、民族特色及清新的文风。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把张承志、霍达等几位回族作家作品的语言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概述,简要介绍石舒清作品语言运用的特点,追溯形成这种特点的渊源;然后对作品中运用的西海固方言词汇和粗俗词语进行剖析。
第二部分:主要对作品中的回族嵌入词和伊斯兰教化的汉语词汇进行分析研究。石舒清作品的语言中有许多回族先民保留下来的阿拉伯语、波斯语成分,还有这些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与汉语组合的新词以及伊斯兰教化的特殊汉语词语,这些词语是石舒清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个标志性特点,使其作品的语言成为回族民俗文化的载体。
第三部分:主要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修辞学角度入手,分析探讨石舒清作品中比喻和拟人辞格的运用。用比喻和拟人辞格产生的功能加以分析,这两种辞格的使用使作品体现出一种特别的审美韵致,使读者感受到语言的形象、生动美。
第四部分:是对石舒清作品语言的比较分析,归纳形成这种语言特点的原因。首先,把石舒清作品的语言与他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乡土作家——郭文斌作品的语言加以比较,分析他们语言运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求突出他的语言特色。其次,分析作品语言特点的形成原因:一是作家个人经历;二是他对回族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最后简单介绍了作品语言运用成功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因种种原因造成的个别错别字现象和先民语言的使用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理解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