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玉湖村材料建构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见证,承载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原点,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材料建构的研究已经引起建筑界得重视,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研究进展。本篇论文在开篇就对此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了解了我们所欠缺的内容后,确定了研究主题和方法。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材料本身深层的生态意义重要性。建筑师需要关注材料在生产和运输、施工、建筑使用和拆除全寿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材料建构要以适应当地气候为宜,才能达到更深层意义的真实。在研究中有的放矢,明确各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本地区气候特征、工艺传统的某些结构体系和构造方式,场地的地形地貌状况、地方材料都是其影响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深层次研究材料建构。选择云南玉湖村,作为论文研究调研的主体。这个主体的确定,从对于我国传统村落的总结梳理中来,明确玉湖村具有充分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它作为一个传统村落,在人们自发的建设发展中,产生了独有的魅力和建筑特色。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了解玉湖村的发展脉络,分析玉湖村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把握一种从环境基础到材料到建构建筑,最后形成村落的一个发展过程。从中看到材料建构的真实反映与记录。玉湖村独特的石材质的建筑构造,怎样带来独特的地域艺术魅力是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中要求达到一种现象学的还原深度,通过调研研究这种纯自发性的没有建筑师参与的材料建构文化。研究做到了从建筑基本构成要素出发,运用技术思维客观的看待建筑、理解建筑和建造建筑。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正确的理解地域性建筑是基于建造的产物,而非形式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丰富建筑地域性的研究。有助于形成重视材料工艺和材料建构技巧的建筑风气,对材料天性的表现和挖掘脱离形而下的技术层面而升华为建筑艺术,并成为一种建筑艺术创新的独特思路。论文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玉湖村的魅力,同时为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提供指导性帮助,并且研究是以一个脉络的关联模式分析,始终都是关注着转变与未来的发展走向。
其他文献
南京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古城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开始大面积改变着古城几百年来
从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展的岭南早期建筑实践,至两汉时期进入第一个高潮,都城与宫殿、苑囿以及民居的建设均出现前所未有的全面蓬勃发展。本研究冀图借助建筑考古学的方法论与认识
我国的风景区规划从八十年代才逐渐展开,规划理论和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有必要运用该技术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时代发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土地的有偿使用,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旧城区也
学位
近些年来,中国剧场呈高速发展状态,更多建筑师与设计人员加入到剧场设计中来。小剧场作为一种新型专业剧场拥有多种大中型剧场不可媲美的优势。其多用途、多种空间形式、全新的
随着地铁线网的增多,线路的交织愈加紧密,与之相应的便是换乘站数量的增加、涉及换乘的乘客比率增大,换乘站成为了地铁设计中一个重要节点。然而近年来地铁换乘却出现了越来越多
本项研究针对中国有代表性的大城市带之核心北京、广州两大城市在近现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之下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聚居建筑形态的历史演变、聚居区的建筑空间分布
随着咖啡产业的不断发展,咖啡厅已不再只属于酒店和商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有它的身影。而北京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街区,在历史街区商业复兴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宅者,人之本。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开篇语的这几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人和住宅的关系。人生有2/3的时间在住宅及其周边的环境中度过,只有安居才能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