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四组不同种植时机和不同种植术式下的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病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评价四组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以此为临床中前牙美学区的种植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3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前牙美学区牙列缺损并行种植修复的患者,按不同种植时机和不同种植术式分为四组,其中包括:1)即刻种植不翻瓣患者20例;2)即刻种植翻瓣患者24例;3)患牙缺失4~8周早期种植患者24例;4)患牙缺失后12~16周早期种植患者28例。种植术前、术后当天、术后6个月分别收集患者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和口内影像资料。通过分析以下指标来评价四组不同种植术式的临床效果:1)种植手术时间;2)在患者接受的观察期内,统计生物学并发症发生率(排除即刻种植不翻瓣组因即刻修复而发生的临时修修复体的并发症);3)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种植术后当天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骨吸收量(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厚度、唇侧骨吸收率(骨吸收量/术后当天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4)利用Guide Mia Master、Geomagic Control X、Plasty CAD1.7对不同时期的患者CBCT进行建模、匹配、最后通过减法测量种植体唇侧植骨体积、骨吸收体积、术后6个月时唇侧植骨区的骨吸收率;5)种植术后6个月时测量种植体的ISQ值;6)对种植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时及种植术后14.5个月时评价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7)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永久修复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1)即刻不翻瓣种植由于手术创伤小,不需要翻瓣,所以整个手术时间最短,即刻不翻瓣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4-8周和12-16周早期种植组的手术时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即刻不翻瓣、即刻翻瓣、4-8周早期、12-16周早期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13.33%;6.06%;3.03%。四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即刻不翻瓣组术后当天唇侧骨厚度较低、唇侧骨厚度的吸收量较少,并低于其余三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患者种植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唇侧骨板剩余骨厚度,即刻不翻瓣组术后6个月唇侧骨板厚度与4-8周、12-16周早期种植组相比较少,P<0.05;即刻翻瓣组与4-8周早期组相比较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的骨厚度吸收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通过将不同时期(术前、植骨当天、植骨后6个月)患者拍摄的CBCT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体积发现即刻不翻瓣组唇侧骨增量体积、唇侧骨吸收体积与4-8周、12-16周早期种植组相比较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患者于种植完成后6个月时复诊,通过测量种植体ISQ值获得种植体的稳定性,四组之间的ISQ值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6)即刻不翻瓣组在种植术后6个月时的红色美学指数最高为8.90±0.12且与其它三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种植术后14.5个月时各组之间的红白美学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早期种植组红白美学指数有所上升。(7)即刻不翻瓣组满意度最高,而12-16周早期组满意度最低,即刻不翻瓣组与12-16周早期种植组P<0.05。结论:(1)即刻不翻瓣组种植用时最少,创伤最小,但是植骨量有限。(2)四组之间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即刻种植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早期种植组。(3)即刻种植组骨增量小于早期种植组,骨吸收率低于早期组,但术后6个月唇侧骨板剩余骨厚度:4~8周早期组>12~16周早期组>即刻翻瓣组>即刻不翻瓣组。(4)种植术后6个月骨吸收体积:即刻翻瓣组>即刻不翻瓣组>4~8周早期组>12~16周早期组。(5)四组之间的ISQ值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6)即刻不翻瓣组在种植术后6个月时的红色美学指数最高且与其它三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种植术后14.5个月时各组之间的红白美学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7)即刻不翻瓣组满意度最高,8.0±0.73,而12-16周早期组满意度最低,为6.95±0.71,即刻翻瓣组与4-8周满意度在前两组之间,即刻不翻瓣组与12-16周早期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