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MILD-Oxy燃烧技术耦合了富氧燃烧和MILD燃烧技术特点,兼具有碳减排和低NOx排放等优点,被誉为下一代富氧燃烧技术,极具发展前景。煤粉燃烧区别于气体或液体燃料燃烧的显著特征是煤焦异相反应,即煤焦会同时与O2、CO2和H2O发生反应。MILD-Oxy燃烧方式下,强烈的烟气卷吸降低了反应区内O2浓度,且烟气中CO2和H2O浓度高,这些都会导致煤焦的气化反应行为显著。因此,深入研究煤粉MILD-O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LD-Oxy燃烧技术耦合了富氧燃烧和MILD燃烧技术特点,兼具有碳减排和低NOx排放等优点,被誉为下一代富氧燃烧技术,极具发展前景。煤粉燃烧区别于气体或液体燃料燃烧的显著特征是煤焦异相反应,即煤焦会同时与O2、CO2和H2O发生反应。MILD-Oxy燃烧方式下,强烈的烟气卷吸降低了反应区内O2浓度,且烟气中CO2和H2O浓度高,这些都会导致煤焦的气化反应行为显著。因此,深入研究煤粉MILD-Oxy燃烧过程中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对于理解该新型燃烧技术的特点与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首先以煤焦单颗粒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O2浓度下水蒸气对煤焦气化反应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均相反应对O2和水蒸气浓度的敏感性顺序为:CO+0.5O2+H2O→CO2+H2O(R1)>H2+CO2→CO+H2O(R3)>CO+H2O→H2+CO2(R2)。煤焦与H2O气化反应对煤焦与CO2气化反应占比的影响效果取决于H2O浓度,当H2O浓度低于20%时,其影响是有利的;当H2O高于20%时,其影响则为不利。增加O2浓度导致煤焦与O2、CO2反应占比增大,因此煤焦与H2O反应占比减小。接着,以IFRF 0.58 MW中试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二次风的射流速度和预热温度对MILD燃烧方式下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射流速度的增加,煤粉在炉膛内颗粒停留时间缩短,煤焦燃尽速率降低。在所有工况下,气化反应占比不低于28%,且随着射流速度和预热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气化反应占比增加,炉膛内部还原性气体(CO、H2)浓度增加,炉膛出口烟气中NO含量降低。随后,对比研究了空气(O2/N2)和富氧(O2/CO2)气氛下气化反应对煤粉MILD燃烧反应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空气和富氧气氛下,气化反应导致着火时间分别延迟了3.15%和6.78%;导致燃尽时间分别缩短了10.5%和16.8%。气化反应会显著降低NO排放,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气化反应生成大量还原性气体(CO、H2),促进了NO还原;二是CO和H2的生成降低了局部O2浓度,进而抑制了燃料中N元素转化,即Fuel-N?+?O2?→?NO?+?products。此外,在煤粉MILD-Oxy燃烧过程中,CO2/H2O气化反应对燃烧温度和传热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气化反应性、比热容以及热辐射。研究发现,CO2/H2O的气化反应性对燃烧温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只作用在狭小区域内,对传热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比热容对平均燃烧温度的影响很小,但会强化炉膛内部的对流换热。热辐射会导致燃烧温度降低,当H2O浓度由20%增加至50%时,热辐射导致平均燃烧温度降低,降低幅度由0.88%增加至2.2%;辐射换热比重由2%增加至4%。最后,研究了MILD-Oxy燃烧方式下H2O气化反应对煤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O2和水蒸气浓度,气化反应占比增加,对于30%O2/40%H2O工况,气化反应占比达到62%。当O2浓度高于21%时,水-气转换反应(CO+H2O→CO2+H2)对于H2生成的影响效果在低水蒸气浓度下表现明显。当O2浓度大于24%时,增加水蒸气浓度会明显降低煤焦的燃尽速率。随着水蒸气和O2浓度增加,由于气化反应占比增加,炉膛出口处NO浓度降低。
其他文献
功能梯度纳米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且可设计性强、环境适应性好,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工程材料/结构逐渐向着超轻量化、功能特殊化、性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对新材料的振声等综合性能需求日益提升。研究功能梯度纳米增强材料/结构的振声特性对其振声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该材料/结构的振声特性,特别是在力、热、声等复杂载荷下的振声研究报道
随着微电子集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器件单位体积的功率越来越高,导致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制约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微电子器件散热方面,微尺度沸腾换热及其强化技术以及相关换热元件的优化研究近年来受到各国传热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沸腾、冷凝等相变换热的实验研究层出不穷,但理论和模拟的研究难以有所突破,从目前理论和模拟方面的研究来看,尽管单相对流换热的计算方法已经十分成熟,但一旦涉及到两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制造业带来巨大进步,大幅提升了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智能机床作为制造业中用于执行的基础装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刀具是“智能机床的牙齿”,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件表面质量以及加工工件的性能。刀具刃口与工件之间不可避免的摩擦,使得刀具磨损成为影响制造过程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实时准确地评估刀具磨损状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可溶液法制备的特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基于这类材料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实验室公证效率已经达到了25.5%。然而,材料及器件稳定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PSCs的产业化推进。基于Ti O2/Zr O2/Carbon三层介孔膜结构的可印刷PSCs,具有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以及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宽转速运行区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模型预测控制,其概念直观、设计灵活、动态响应快、能系统处理约束条件,在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中具备显著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仍不够完善,解决其参数鲁棒性较差、成本函数中权重系数设计较为复杂、稳态脉动较大等问题,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算法
微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平衡生态系统、调节动植物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全基因组和宏基因组数据,为研究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动态变化、环境适应性等提供了丰富资源,推动了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由个体基因组转向物种泛基因组和群落宏基因组。微生物泛基因组是一个微生物类群中的所有基因的集合。泛基因组分析可以揭示微生物物种水平的基因组异质性和
锂电池作为最成功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移动电子产品、电网储能等领域,是可持续发展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锂电池性能的提高,离不开人们对电池工作机制与老化机制的深入研究。然而,商用锂电池通常具有封闭式结构,其保护性外包装能阻碍可见光、红外线、电子束等表征信息载体的透过。这使得锂电池内部结构变化无损表征困难。目前,学术界缺乏有效手段对商用锂电池内部电解液浸润、气体生成、锂枝晶生长、界
硅材料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具有较低的工作电位、丰富的材料来源,特别是高达3579 m Ah/g的理论比容量。但是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在硅材料中的反复嵌入/脱出会引起负极体积的剧烈变化,由此造成了硅负极结构破裂失效和固体电解液界面膜(SEI膜)反复再生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了硅负极较低的库伦效率,不可逆的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的减少,极大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
目的: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症状为多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大量研究发现,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通路的异常是抽动症的主要病理基础,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是其主要原因。针刺治疗抽动症疗效显著,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论文研究针刺治疗抽动症的机制,首先观察针刺对抽动症模型小鼠抽动行为的影响,探讨脑内多巴胺系统是否参与针刺治疗抽动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然后,探索化学遗传兴奋或抑制背侧纹状体
第一部分dMMR/pMMR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RC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将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与肿瘤生物学两个角度结合分析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和错配修复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