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增强策略下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与预测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制造业带来巨大进步,大幅提升了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智能机床作为制造业中用于执行的基础装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刀具是“智能机床的牙齿”,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件表面质量以及加工工件的性能。刀具刃口与工件之间不可避免的摩擦,使得刀具磨损成为影响制造过程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实时准确地评估刀具磨损状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刀具的利用率。本文对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状况的识别与预测开展研究,为装备智能化到工具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论述了刀具磨损的基本原理,对磨损的形式、磨损的过程以及磨钝的标准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搭建的车削刀具磨损和铣削刀具磨损实验平台,包括所采用的装备、仪器以及采集方式,同时确定了刀具失效指标和加工参数,并对采集到的原始信号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分析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的三种特征:时域特征(TD)、频域特征(FD)和小波域特征(TFD),选择高相关系数的信号特征作为模型的输入,并在时、频域特征分析和小波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较高的小波尺度图像特征提取方法。接着,针对刀具磨损样本量不足的问题,以Morlet小波尺度图作为输入特征,提出深度迁移模型TL-Alex Net以及TL-VGGNet-16,研究了小样本数据集和增强操作数据集对刀具磨损标签分类性能,以及车、铣削多传感器图像特征融合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lexnet与Vgg Net-16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是实现刀具磨损二维时频图像特征分类任务的较优模型;多传感器图像特征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刀具磨损状况预测准确率,便于对刀具不同状态信息进行深层组合并挖掘。最后,针对刀具磨损样本有限且标签数据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堆叠自动编码网络(SAEN)与生成对抗网络(GAN)相结合模型,生成辨识度更高的磨损类标签样本,解决标签数据不均衡下的刀具磨损识别与预测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可以生成近似于传感器采集的真实数据,并有效提升不平衡类标签样本的整体预测准确率,满足刀具磨损状态的预测分类要求。以提出模型生成的样本数据为输入,采用PSO-LSSVM模型对刀具磨损值进行回归预测,实验结果显示生成样本数据的评价指标结果几乎接近真实样本数据,验证了提出模型在刀具磨损量预测方面的有效性,可为刀具磨损在线监测的一种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男性化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病例报告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目的男性化肾上腺皮质腺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对男性化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肿瘤及瘤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其雄激素异常分泌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015年我院1例男性化肾上腺皮质腺瘤女性患者密切随访,完整记录其临床信息,并对其手术后的肿瘤及瘤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及差异基因的
背景:铂类药物与紫杉醇的联合化疗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常因为药物溶解性差、缺乏肿瘤细胞选择性和耐药导致疗效不佳。光热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新兴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治疗等优势,且常常与传统治疗联合应用对抗肿瘤。然而如何精准靶向肿瘤、减少非特异性分布导致的不良反应仍然是一大难关。本研究分别应用肿瘤靶向肽TMTP1修饰的纳米载体TDNP共同递送四价铂和紫杉醇前药,和肿瘤靶向肽TMVP1修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纳米能源的迅猛发展,现代电子设备正朝着微型化、功能多样化、人机交互和自我供能等方向发展,要求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结构具有全新的功能。压电半导体材料与结构因具有压电性和半导体性耦合特征而在压电电子器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针对压电半导体结构中力电场与载流子的耦合作用问题,深入开展了波-粒拖拽效应分析,阐明了压电半导体结构中耦合波动的传播规律,得到了一些较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PFKFB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肝细胞癌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现有的治疗方法大多不能令人满意。PFKFB3在部分癌症中上调,但其在HC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FKFB3在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判断HC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我们从公共数据库中提取并分析了 HCC患者的PFKFB3 mRNA数据进行
近年来,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远距离高效电能传输、区域电网异步互联的需求驱动了柔性直流电网的迅速发展。然而,柔性直流电网全新的故障特性给其故障应对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故障区域进行准确的识别与可靠的隔离,更要求毫秒级的识别与隔离速度,最大程度降低故障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围绕柔性直流电网故障识别与隔离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归纳如下:首先,针对主保护高阻故障识别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了
表面缺陷作为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广泛存在于金属、陶瓷、纺织等产品中。不仅严重影响产品外观,还会改变产品性能(如表面摩擦力等),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识别产品表面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模型逐渐成为表面缺陷识别中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方法仍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从模型的角度来看
研究背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retinal I/R)模型造成的视网膜I/R损伤,可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和血管损害。明显的RGCs凋亡发生在I/R损伤2天后,血管损害则可出现在损伤后不同阶段。例如,I/R损伤2天内出现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
精密重力测量在地球物理、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冷原子干涉重力仪作为测量绝对重力值的高精度仪器,受到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的广泛关注。其中原子团温度是冷原子干涉重力仪的重要参数,由温度引入的原子团扩散效应不仅会限制仪器灵敏度,还会贡献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制备超冷原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改善原子干涉仪的条纹对比度,提高仪器灵敏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研究和
功能梯度纳米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且可设计性强、环境适应性好,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汽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工程材料/结构逐渐向着超轻量化、功能特殊化、性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对新材料的振声等综合性能需求日益提升。研究功能梯度纳米增强材料/结构的振声特性对其振声理论发展和工程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该材料/结构的振声特性,特别是在力、热、声等复杂载荷下的振声研究报道
随着微电子集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器件单位体积的功率越来越高,导致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制约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微电子器件散热方面,微尺度沸腾换热及其强化技术以及相关换热元件的优化研究近年来受到各国传热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沸腾、冷凝等相变换热的实验研究层出不穷,但理论和模拟的研究难以有所突破,从目前理论和模拟方面的研究来看,尽管单相对流换热的计算方法已经十分成熟,但一旦涉及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