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全身骨折发病中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可占到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比例更是达到35.7%[1]。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约占到髋关节骨折的45%[2]。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因老年人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因此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的治疗模式存在着住院时间长,入院到手术时间长,多次会诊,手术率低,术后恢复较差,再住院率高等问题,使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缓慢。近年来,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老年骨科,专门收治65岁以上的老年骨折患者,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模式。本文就传统骨科治疗模式与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进行比较,探讨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诊疗的影响及优势。资料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3例,其中男165例,女268例;年龄65~103岁,平均77.8岁。按Evans分型:Ⅰ型202例,Ⅱ型104例,Ⅲ型67例,Ⅳ型35例,Ⅴ型25例。致伤原因:跌倒344例,交通伤事故89例。合并伤:高血压19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4例,糖尿病9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85例。5例患者入院时已发生压疮。136例患者采用传统创伤骨科模式进行评估和治疗,纳入传统模式组即对照组;297例患者采用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进行评估和治疗,纳入合作模式组即观察组。传统模式组中,99例行手术治疗,均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对粗隆间骨折进行微创手术固定,37例(27.2%)行非手术治疗;合作模式组中,249例(83.8%)行手术治疗,均采用PFNA固定,48例(16.2%)行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合并症、住院时间、手术率及入院至手术时间等。术后传统模式组83例获得随访,合作模式组167例获得随访,并比较两随访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传统模式组与合作模式组相比较,合作模式组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手术率明显提高(=7.212,P<0.05),入院至手术时间明显缩短(t=3.096,P<0.05),围手术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传统模式组术后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5%,再住院率为12%;合作模式组中术后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3%,再住院率为7%。结论: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兴诊疗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手术率,缩短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围手术期围术期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