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血色湘西》收视率获全国同时段收视冠军,一并成为2008年度最佳战争题材电视剧,《血色湘西》从民俗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对“民俗奇观”的展示以及民俗运用的痕迹无处不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南自制剧影视面貌。前半部分表现湘西那片瑰奇山河间青年男女荡气回肠的爱情,后半部分是优秀儿女在抗战中慨然赴死,为国尽忠。影片没有花任何笔墨来描绘被大家所熟悉的“湘西土匪”,而是将着力点放在湘西人民的血性和剽悍上,尤其是最后两集,在湘西人的国民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连最没文化的街头地痞赌徒,最胆小贪婪懦弱的鼠辈、最需要呵护的儿童、少年、妇女,都加入到反日、抗日的大潮中来。许多网友总结了观看该剧的三大理由,分别是为看湘西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湘西汉子的儿女情长、湘西儿女的抗日传奇。丰富多彩的湘西民俗活动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也是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人们过去一直不太重视民俗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和价值,把民俗看成是一种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在《血色湘西》中,民俗(无论是现实的民俗还是重构的民俗)都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血色湘西》这种具有鲜明民族色彩和地域风情的民俗展示,不仅给观众提供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具有传播学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最具视听表现特性的影视有效传播了湘西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以及民族习俗、并延伸出更宽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独具特色的民俗成为影片亮点,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血色湘西》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即拉升影片收视率。可以说民俗与传播相辅相成,本文将从影视作品中对民俗的展现入手,肯定民俗的艺术价值,分析影片中民俗的运用技巧,从而从民俗学与传播学两个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最后得出结论:民俗是影片情节发展的生命力,在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