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地区一直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找寻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但资源型地区普遍的问题是科技水平不高、自然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已达到环境承载能力的上限、地区产业类型偏向资源型产业、社会中一些发展理念甚至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资源型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充满挑战。新形势下,如何破解资源型地区的不可持续性,补齐资源型地区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资源型地区优势,是资源型地区得以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 实现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建立全面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资源型地区的实时监测和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汇总学者们对资源型地区和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本文选用熵值法计算出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对资源型地区的概念进行界定,选取了8个中部资源型地区,包括:河南、江西、湖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湖南、黑龙江,7个西部资源型地区,包括:甘肃、广西、新疆、陕西、贵州、宁夏、甘肃和山东、辽宁、海南3个东部资源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从政策支持力度、经济增长绿化度、环境承载能力三方面进行研究;(2)参考总结国内外绿色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分析资源型省份的统计指标,本文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政府政策支持度三方面着手,构建了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26个具体指标;(3)选取了2008-2015年资源型省份绿色发展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定量对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计算,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对数据比较分析,深入分析资源型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制约绿色发展的原因;(4)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进行定性分析,指出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有效减缓熵增速度,控制正熵源,积极引入科学创新技术、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负熵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以期加快提升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成效。 新常态下,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先后问题,完成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实质上是把握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绿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最终走向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8个资源型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且东部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东西部资源型地区的内部差距大于中部地区,西部资源型地区的绿色发展过程中差距缩小明显,东部资源型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政府政策支持度的指标权重占比第一,其次是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权重排名第三。因此,转变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快、更好的实现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需要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省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优化本省产业结构升级、探索适合本省绿色发展的差异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