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魏都城洛阳,是在西周洛邑城址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晚期、秦代的增扩,东汉、魏晋以及北魏等王朝的修缮和增筑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是历史时期中国最大的都城之一,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历来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佛教在洛阳的传播,经由汉魏的兴起、西晋的发展,北魏时期获得了空前繁盛,而作为佛教重要建筑物的佛寺,最多时竟达1367座,成为北魏洛阳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依据相关历史典籍、墓志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都城洛阳,是在西周洛邑城址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晚期、秦代的增扩,东汉、魏晋以及北魏等王朝的修缮和增筑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是历史时期中国最大的都城之一,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历来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佛教在洛阳的传播,经由汉魏的兴起、西晋的发展,北魏时期获得了空前繁盛,而作为佛教重要建筑物的佛寺,最多时竟达1367座,成为北魏洛阳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依据相关历史典籍、墓志考古资料以及今人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对北魏洛阳佛寺的诸多面相,进行初步复原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二章是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北魏洛阳佛寺勃兴的背景,以及对《洛阳伽蓝记》所载诸多佛寺的建置时间进行考证,以期形成北魏洛阳佛寺发展的清晰脉络,是为开展本研究的立论基础;第三章是第二部分,基于“舍宅为寺”现象在北魏洛阳广泛存在,是当时佛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以“舍宅为寺”为视角,通过对北魏洛阳宗室、官员、富人以及平民“舍宅为寺”事迹及其动机的分析,探讨宗教因素在北魏末年政治社会变迁中所起的作用,试图对北魏洛阳佛寺的时空分布、结构布局等研究有所启发和助益;第四、五章是第三部分,以北魏洛阳佛寺的时空分布和结构布局为考察对象,分前、后两个时期进行动态分析和比较,阐述不同历史时期佛寺的空间分布和结构布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归纳其演变特征。通过上述对北魏洛阳佛寺勃兴的背景,命名方式、兴建时间、信众“舍宅为寺”的动机、佛寺的时空分布及结构布局等问题的探讨,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北魏洛阳佛寺的兴盛,既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更与帝王的大力扶植密不可分,具有强烈的世俗政治特征。这一政治性特征对北魏洛阳佛寺的兴建、信众“舍宅为寺”的动机、佛寺的时空分布以及结构布局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第二,“舍宅为寺”是北魏洛阳佛寺大量增多的主要途径。《洛阳伽蓝记》所载75座佛寺,与其所言“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的史实距离甚大,致使我们很难对北魏洛阳的佛寺进行全面复原。在信史资料缺乏的客观情况下,鉴于“舍宅为寺”是北魏洛阳佛寺大量增多的主要途径,75座佛寺为本研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立论基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行性。第三、佛寺增多意味着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扩大。通过对北魏洛阳诸多佛寺的建置时间和时空动态分布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佛寺的兴建不仅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在内城和外郭城广泛分布,致使居民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社会公共性的特点。第四、北魏洛阳佛寺在结构与布局的演变中,出现了佛寺本土化的若干迹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要加强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宗教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互鉴,不仅要探讨其演变的过程,更要分析原因,希冀对隋唐佛寺的研究提供借鉴。作为佛教重要设施的佛寺,在北魏洛阳集聚发展,是为当时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不仅共同演绎和建构了北魏洛阳居民共同的精神文化符号,而且社会各阶层对洛阳公共空间的认同和利用,成为洛阳居民“舍宅为寺”不同动机的诱因,更成为上承汉魏、下启隋唐佛寺结构与布局的缘起和基础。
其他文献
每一个当下,都是明天的历史,而今天,有些事情已经在发生改变。随着"工业4.0"大幕开启,拥抱互联网、建设"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界的不二共识。而在这股浪潮中,贵州无疑冲在了最前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超过15%,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1.1。机遇就在眼前,机会岂容错失?身处贵州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必须要满足未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六大特征,才能真正实现物理与信息的融合、电力流与数据流的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从数据中来,到实体中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能源数字经济既是数字经
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横跨江苏海门、上海崇明两个区域,其中长江大跨越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在组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吊装难题让施工单位犯了难。"此次组塔130米时主管重量达到10吨,可满足要求的施工设备——T2TG480双平臂抱杆市场保有量很少,施工单位多方寻源无果后联系到e装备平台。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借助平台资源集聚优势,于当日快速准确寻源,成功撮合了与河南送变电公司的租赁业务,化解了工程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我认同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对近20多年来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概念内涵、学习动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认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等方面进行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大学生自我认同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应通过深化概念研究、增强功能研究、拓展范畴研究、加强
知识伦理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课题。作为知识本身,不仅存在思维逻辑,也包含伦理逻辑。教科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和工具,是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教科书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而精心选择的能够体现一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文本表达,因此,教科书中的文本内容必然彰显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和伦理性。教育的最本真的目的在于实现受教育者完备知识体系的获得和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从跟跑欧美发达企业,到如今与欧美发达企业并跑,这一"华丽的转身",背后是上海奕瑞十年的时光倾注。数字X射线成像(DR)作为基础医学影像设备,广泛用于胸部、四肢等检查。其中,平板探测器是DR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长期以来,全球平板探测器市场主要集中欧美日韩等,但从2011年开始,上海市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奕瑞")逐步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并完成了产业
中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实现了从绿化阶段发到美化生态阶段的跨越。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园林工程项目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规模较小,施工周期较短,那么项目在施工阶段中如何运用项目管理中科学的理论及技术对项目质量进行控制,以达到项目实施的目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本文主要以Q公园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介绍了国内国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在冷战后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论。它继承了经典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理念,强调国家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与安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就是争夺霸权,只有这样才能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由于大国之间不断地展开激烈的安全竞争,导致战争的悲剧反复出现。这一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